43 六再訪蘇區2(1 / 1)

這個時期,斯諾對中國**的革命事業和中國人民抗日本戰爭,所做的貢獻是多方麵的,可以說是傑出的。**對斯諾的信任和友誼,也是空前的,甚至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在1936年7月以前的生涯中,所接觸的外國人不多。不外是騎在中國人民脖子上耀武揚威的殖民主義者和與**有相同信仰的共產國際的代表兩類人。殖民主義者的作威作福給**留下的印象,自不待,共產國際代表的指手劃腳,給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也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1927年以來,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指揮一再出錯,對土生土長的**多有壓製。這使本來就很少接觸“洋人”的**,對“洋人”印象,頗為不佳。

斯諾的坦誠正直一改**對“洋人”的不信任感。他對斯諾的破格接待是少見的。

1936年7月斯諾初入蘇區時,**特別允許他隨便走、隨便問、隨便看。他還親自用數十個晚上,同斯諾暢談中國**的內外政策、軍隊以及根據地現狀。連他對自己的戰友都很少談起的個人經曆,也向斯諾披露無遺。8月,斯諾離開保安去前線采訪,**在給彭德懷的軍務電報中,還一再問起:兩個“洋人”在幹什麼?他們什麼時候回來?10月,斯諾要離開蘇區,**為保證斯諾路途安全曾於10月5日、10月7日、10月10日的中午12時、晚上24時(零點),四次打電報給紅軍駐西安張學良部的代表劉鼎,要他請張學良所部王以哲軍長、劉多荃師長派車來接斯諾。10月l1日深夜,在接到一切都安排妥當的回電之後,**才放心地酣睡了。10月12日晨9時,斯諾離開保安時寫道:“**還在睡覺,但是別人都出來送行了。”

殊不知,**為使其一路安全.曾經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呀!

斯諾離開蘇區之後,**一方麵與他保持書信聯係,交換對時局的看法,另一方麵對斯諾介紹來的朋友予以熱接待,對斯諾從事的正義事業給予積極的支持。

1938年1月,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另一位長期支持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老朋友漢斯·希伯在《太平洋事務》季刊上撰文,評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他認為斯諾在“紅星”中對**在抗日戰爭時期若幹政策的介紹是不確切的,甚至是歪曲。斯諾同時也撰文加以反駁。漢斯-希伯讀斯諾反駁文後,又撰文繼續申述自己的觀點。

漢斯·希伯出生於波蘭,是德國**員。早在1925年大革命時期就來到中國,先在上海,後到廣州,以後又到武漢,在國民黨左派鄧演達主持下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譯處負責編輯英文刊物《中國通訊》,支持中國革命。汪精衛叛變後,他辭職回到歐洲。但仍熱心地關懷和研究中國,1928年他用德文出版了《從廣州到上海1926-1927》一書。1932年秋再次來到上海,他用“亞細亞人”的筆名在德文期刊《世界舞台》、英文刊物《太平洋事務》和《美亞評論》上表了大量的文章,聲援中國革命,揭露和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南京政府的反革命行徑。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後,他熱烈讚揚中國的抗日戰爭,呼籲世界人民援助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但是由於他和中國**人的接觸很少,對抗日爆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了解的不夠,所以當他看到斯諾的書後,非常驚訝。出於一種維護**利益的良好心願,他撰文批駁斯諾,並把他批駁斯諾的文章通過八路軍駐地武漢辦事處,寄給**。

1938年3月,在政治辦事處的協助下,漢斯·希伯訪問延安。4月,在麵見**時,他又講述了他與斯諾的這場爭論。**一方麵向他解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內容和由來,表示支持斯諾的觀點。另一方麵又對漢斯-希伯進行了比較嚴厲的批評,指出其錯誤所在。在**的幫助下,希伯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後來,希伯一直致力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1941年11月30日,在山東臨沂大青山隨八路軍同日寇戰鬥中,英勇犧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