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局長徐恩曾看來,徐州、連雲港、蚌埠地處要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與北平、南京、上海等地一樣。這些地方不僅是共黨活動頻繁的地區,而且還有豐富的物產。其中徐州擁有億噸存量的煤田,而煤有“黑金”之稱,非常值錢;連雲港以南則是重要的“淮鹽”產地,而“淮鹽”有著“白金”之稱;至於蚌埠,乃黃淮地區交通要道,北上是徐州,東南方向則是南京。如此看來,徐海蚌地區絕對是經濟、軍事戰略要塞,在這樣一個地方建立分區,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工總部時期,徐恩曾就把徐海蚌地區劃為搜集特務情報、吸納財產的要地。
葉秀峰上任後,也發現了這個“金三角”!為了與徐恩曾時代的特務區分,他竟然別出心裁地搞出一個“臨時工作站”!其他地區的工作站要麼叫分區,要麼叫地方調統室,而這個“臨時工作站”在中統局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看出,葉秀峰對於“徐海蚌”地區抱有一種投機心理。
當然成立“臨時工作站”並不是葉秀峰一個人所決定的,而是他的上司蔣介石和陳立夫的意圖。蔣介石曾經在一次甲種彙報會上分析:日本人和共黨之所以看中這些地區,除資源外,主要還是交通。徐州乃全國之重要交通樞紐,蚌埠也是如此。越是“要塞”,越容易遭到共黨分子的覬覦和破壞。而陳立夫也講道:過去中統局在“徐海蚌”的收獲還是挺多的,於是建議重新成立一個工作站,及時向黨國提供情報。
1945年9月,徐州臨時工作站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原徐州崇文路17號的老調統室內,而葉秀峰製定的徐州調統室、連雲港調統室(海州)、津浦鐵路特別黨部調統室徐州段室和隴海鐵路特別黨部調統室徐州段室統統歸徐州臨時工作站管轄。這個工作站雖然是“臨時”的,但管轄範圍還是相當大的。
徐州臨時工作站成立後,先是由朱敦傑擔任工作站站長,後來改由周懋軒擔任。臨時工作站下設情報、組訓、行動三個組,而其主要成員有:孫仲遐、吳振芝、夏自由、單兆寬、朱太庭、譚光中、王建藩、張為振、單作勤等。周懋軒上任之後,進一步完善“臨時工作站”,增設人事,其中周建業為秘書,單作勤為組訓幹事,肖增耀為情報幹事,封濤為行動隊長。
重組後,徐州調統室遷至徐州市南門內藝波巷四號,主任吳振芝,助理李繼芳、助理幹事是孟廣琛和解春圃。抗戰勝利之後,銅山農村已經成為解放區,於是銅山縣調統室也遷至徐州某木材廠內,主任是單興玉,內務幹事是張為振和王建藩。
徐州臨時工作站行動隊有四個分支:其中南關一隊由劉昌漢擔任隊長,西關二隊隊長是夏自由,東關三隊隊長是王樸,北關四隊隊長是杜文彬。此行動隊成立後,主要“行動”內容是劫收日偽資產。但是不幸的是,葉秀峰的算盤還沒準備好,就被徐州警備司令譚輔烈製止了。
1946年國共談判破裂,內戰打了起來,此時徐州臨時工作站也有較大的人員變動。陳蔚如頂替周懋軒擔任徐州臨時工作站站長,站員王玉如負責情報編列工作。為了配合軍事行動,“工作站”對外與徐州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聯絡,對內則指導徐州區域內各調統室。其中,葉秀峰指定周建業為徐州“工作團”團長(隸屬臨時工作站),前往江蘇的豐縣和沛縣、山東的魚台縣等地進行共產黨情報調查,直到後來解放軍主力北撤到山東膠東地區後,“工作團”也就完成了曆史使命,被解散掉了。
與此同時,徐州臨時工作站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入魯工作團”,總團長是陳蔚如。工作團還下設三個分團,其中:第一分團進駐臨沂,團長是王仲常;第二分團進駐兗州,團長是王天生;第三分團進駐魯西南,團長是周建業。當然“入魯工作團”的主要目的是搜集山東解放區的軍事情報,開展“策反”工作,偵察共產黨軍事、政治、經濟等多方麵情況。後來第一團進駐臨沂後,由於該地區沒有中統局調統室,隻能與臨沂專員王洪久聯係,工作幾無進展。第二團進駐兗州後,由於兗州分區主任鄭培琦將泗水等縣的還鄉團介紹給第二團,第二團掌握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但由於後期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許多情報沒有派上用場。第三分團始終沒有進入金鄉、魚台、嘉祥等地區,所以幾乎沒有掌握任何的情報!內戰開始後,解放軍的火力很猛,山東、蘇北地區很快就成了解放區。徐州與連雲港之間的交通已經中斷,徐州臨時工作站看上去確實有些“臨時”的意味了。那個本來轄管多個區域的徐州臨時工作站,此時卻被解放軍“砍掉”了一條腿,活動範圍大大縮小,而徐州城外到處都是共產黨的人,中統特務們幾乎無機可乘,搜尋情報一事變得更加艱難了。
後來這些特務們為了搜集情報,竟然想出一招:抄報紙!他們將目光轉移到由山東地區的共產黨創刊、發行量甚大、群眾基礎較好的《大眾日報》。於是陳蔚如下令,讓特務們想盡辦法搜集《大眾日報》,然後擇取“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情報進行整理。當然這件事情是非常荒謬的,如果讓葉秀峰知道,肯定噴血不可。
更可笑的是,特務們搜集來的《大眾日報》皆為過期報紙,且報紙上涉及“共產黨黨政軍”的真實麵貌少之又少,總不能抄一篇臧克家的詩歌給葉秀峰看吧?於是那些被摘下來的所謂“情報”還要進行一係列的“化學處理工藝”,拋光、噴漆、打蠟等……最後乍一看,果真像剛剛出爐的熱氣騰騰的新鮮情報。他們哆哆嗦嗦地將情報呈給葉秀峰,葉秀峰一看,竟然大悅。後來葉秀峰經常看到徐州臨時站發來的情報,竟然還多次在丙種會上表揚他們,說:“以徐州分區為榜樣,各個區要好好學習!”更加荒唐的是,葉秀峰還將這“大眾日報的剪貼版”呈給蔣介石過目,蔣介石也沒發現其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