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為中統局斂財(1 / 3)

葉秀峰劫收日偽資產除了中飽私囊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幫中統局斂財,擴充經濟實力。抗戰結束後,中統局迫於輿論壓力,不僅改名“黨通局”,而且還遭到了大幅度的削減、瘦身。削減,主要指的是財政方麵。原本中統局就是個清水衙門,葉秀峰接手之後反倒成了揭不開鍋的窮衙門。葉秀峰深知:沒有錢是籠絡不住人心的。於是他開始注意上海的日偽資產,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幫助中統局緩解資金緊張局麵。抵達上海之後,葉秀峰告之忙於劫收日偽資產的特務們應特別留意一下日偽留下的實業公司,特別是那些規模較大、有競爭力的外資公司。如果能夠劫收,就全部劫收過來。不能劫收的,則想辦法參加管理,對外掛上中統招牌。

就在此時,一家大公司進入中統特務的視野。這個公司名叫三河集團。此公司是朝鮮人借助日本人的勢力在上海開辦的企業。這個公司規模很大,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公司,而且經營業務很廣,非常引人注意。日本投降後,失去靠山的朝鮮人一下子慌了神兒,無奈之下隻能尋求其他勢力保護。

後來該公司老板聯絡上中統局的特務周英才。周英才一聽非常興奮,但是苦於自己的地位不高,他也不敢妄吞,所以將這事上交給中統局上海辦事處主任吳星伯處理。其實吳星伯一早就知道這個三河公司,這個公司在上海灘算是赫赫有名的外資企業,如果能把它收繳上來,豈不是為中統局開了一家銀行。事關緊急,他又不敢一人做主,於是致電葉秀峰。葉秀峰得知此事,立刻命令吳星伯:“此公司乃日偽留下的寶貴財富,一旦接手,必然緩解中統局之緊張財務。既然該公司已經送上門來,那就想辦法接手!如果接手不成,就想辦法參與管理!”吳星伯奉命去三河集團進行談判。

事情並不像想象當中的那樣美好,三河公司的管理者不同意中統局入主三河公司,並且聲稱自己與吳星伯的談判目的主要是尋求“勢力保護”!吳星伯見軟的不成,隻好來硬的。吳星伯說:“如果你們全權管理,那我手下的兄弟可就會鬧事的!”三河公司的管理者見中統局的人來勢洶洶,隻好答應將半數資產送給中統。作為回報,吳星伯同意將三河公司的管理者安全送回朝鮮。不過沒過幾天,因嫖妓感染梅毒的吳星伯竟然暴斃身亡,朝鮮人慌了神兒,怕協議不作數,於是撕毀了先前的承諾。

頂替吳星伯談判的季源溥繼續與朝鮮人進行談判,但是見朝鮮人“反悔”了,於是放出狠話:“你們三河集團是日偽資產,明天我就派人查封,所有資產歸我黨國所有,你們一個子也撈不著!”朝鮮人一聽更加慌神兒,不得不重新與凶狠的季源溥進行談判。

季源溥的“恐嚇”戰術很奏效,雙方順利達成協議,以三河公司出資、中統進行管理的模式籌辦了一家名為“建新企業有限公司”的公司。得知此消息,葉秀峰十分高興,但是仍舊叮囑季源溥,“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查清三河公司的全部家底兒,以免上當受騙!”

於是季源溥組織特務人員對三河公司進行了一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公司除了設在上海的德昌卷煙廠和三河鐵廠外,其他分設在各地的分公司早就被國民黨其他單位哄搶一空。

德昌卷煙廠其實還是不錯的,設施完備,隻要備好煙葉、插上電源,即可開工賺錢。不過這些煙葉沒有存放在煙廠倉庫中,而是被宋子文的部下劫收,囤放在青島銀行的貨棧裏。季源溥深知這批煙葉的重要性,此時正是“等米下鍋”之際,豈能幹燒火不做飯?於是他致電宋子文,要求宋子文歸還煙葉。但是季源溥的官銜太小,根本吆喝不了宋子文。季源溥眼瞅著沒有了下文,隻好將此事交予葉秀峰處理。

葉秀峰知道宋子文是蔣介石的舅子哥、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如此大的官銜豈能在意一個小小的中統局局長?於是葉秀峰致電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果夫,讓陳果夫出麵幫忙。陳果夫不僅地位高,道行也比葉秀峰深。他出了一計,要葉秀峰遵照這一計謀進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