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永清先派了一名叫羅劍雄的新加坡華僑到中統局做教官,羅劍雄到中統後不久,便根據中統局的情況,向桂永清提交了中統借調需求報告,桂永清從“戰幹團”的花名冊裏選了三十餘人,將他們派往了中統局。徐恩曾非常高興,迅速著手對這三十餘位海外華僑進行特務培訓。徐恩曾沿用了中統局的管理製度,對這些歸國華僑,在起居飲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麵,采用軍事化管理,訓練時間為半年,訓練內容為政治訓練、組織生活、技術訓練和業務學習,授課老師均為徐恩曾手下的高級特務。經過半年的培訓後,這些華僑掌握了豐富而精湛的特務技術,絕大部分都走上了中統特務的崗位。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泰國華僑方博之,印尼華僑古秉文、陳錦江、卜啞夫,馬來西亞華僑張介夫以及新加坡華僑刁林等。
這些“華僑特務”,由於懂外語,見識廣,社會關係廣泛,正式上崗後,有效地推動了中統局的特務工作。
二、三青團江北青年訓練班
何為三青團?三青團是國民黨下屬的青年組織,全稱叫“三民主義青年團”。1938年4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設立三青團的決議。三青團團員人人信奉“三民主義”,宣揚“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宣揚對蔣介石的忠誠。三青團最初由複興社分子把持﹐後來成為特務組織。
抗日戰爭開始後,由於國民黨接二連三地敗退,許多地區陷入日本軍隊的控製之中,淪陷區的許多熱血青年不願淪為亡國奴,不願眼睜睜地看著國土淪陷,便積極尋求抗日救亡的途徑。然而這些青年絕大多數身無分文、生活困頓,徐恩曾便將這些人作為重點拉攏對象,利用他們的救國熱情,積極拉攏他們。徐恩曾授意三青團,創辦了一個青年招待所,專門收容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或者苦悶惆悵、力主抗日的青年男女。這個青年招待所,為那些流離失所的熱血青年們提供免費的住處和食物,而且還提供工作,相當於現在的“包分配”、“包安置”。這麼好的事,讓這些流離失所的愛國青年深受感動,於是不知不覺就上了徐恩曾的賊船。後來,三青團中央團部和重慶團部還派了一些中央軍校特訓班的學員,到青年招待所擔任教員,對青年招待所收容的青年進行思想改造。這些來自淪陷區的熱血青年,最終被中統軍事訓練委員會收編。中統軍事訓練委員會將這些青年平均分為五個大隊,每個大隊分配30個名額,挑選表現優秀、聰明敏捷的青年到中統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特務培訓,培訓完畢後,這批畢業生就正式轉為中統局的新特務。
這些畢業生進入中統局後,還要通過嚴格的篩選,才能正式進入徐恩曾對內開辦的“特務技術培訓班”——這才是最關鍵的內部培訓!隻有那些天賦極好的年輕人,才能進入這個訓練班。而甄別、檢驗“人才”的過程也極其複雜,除了體檢之外,還要進行一係列的心理測試。隻有那些心理素質過硬、聰慧過人、身體素質過硬的年輕人,才能最終進入“特務技術培訓班”學習。
徐恩曾采用的這種甄別選才的方式,與過去CC派係的選才方式非常相似,他沿襲了陳立夫“重質不重量,寧可少,不能濫”的原則。徐恩曾曾經對特務技術培訓班的入班考官說:“一個孫猴子頂一百個豬八戒!”與CC不同的是,在“培養特務”方麵用心良苦的徐恩曾,所采用的選才方式更加新穎,更加獨特。
中統研究室主任楊為,曾把徐恩曾傳授的選才方式作了詳細的歸納,大體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挖根移植法。這個方法最方便最實用,就是把別人培養好的人才,想方設法挖過來,被挖的對象常常是擁有特務專長的“成品”。徐恩曾把這樣的人才挖過來之後,將其移植到“中統”的土壤裏,然後給予充分的發展空間,讓其為中統服務。
第二種,鴨卵雞孵法。徐恩曾發明的“鴨卵雞孵法”相當絕妙,比“挖根移植法”更上一層樓!徐恩曾授意老特務打入學校內部,然後在學校內部傳播三民主義,拉攏愛國學生,直接替中統局孵化新生力量。這些“鴨蛋”一旦被孵化出殼,就能立刻加入到中統隊伍中來。中統局後期的大多數少壯派知識分子,就是靠“鴨卵雞孵”的方法拉攏來的。
第三種,換骨奪胎。徐恩曾的一招比一招狠,所謂“換骨奪胎”,就是利用已有的公開團體,“用其意而不抄其詞,取其實而不究其本”,以利誘等手段控製該團體的主要領導人,然後對其加以改造,使這個團體最終為中統局服務。當時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央信托局等金融機構,甚至在郵電稅務等部門以及文化傳媒單位中,均有中統局培養的內線,這些內線采用多種手段控製脅迫這些部門的主要領導人,使這些單位為中統局所用。
後期的三青團,與軍統﹑中統勾結在一起﹐設立青年勞動營,專門關押迫害進步青年。1947年9月,經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實行“黨團合並統一”﹐三青團正式並入國民黨。
三、中央青年幹部培訓班
中央青年幹部培訓班是中統局打著“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旗號創辦的,簡稱中央青幹班。這個班是中統局在重慶開辦的所有培訓班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也是中統局的各個培訓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該班的班主任是中統局局長朱家驊,副主任是徐恩曾,教官全部由中統局的老牌特務擔任。與三青團青年訓練班及海外特務訓練班相比,中央青幹班才是中統局名副其實的“親兒子”!
中統局之所以成立中央青幹班,就是為了響應蔣介石“排斥異黨,防止異黨活動”的號召。當時蔣介石這樣說:“自抗戰以來,黨國部隊有越戰越勇的跡象,甚至連日本人都害怕了。但是在解放區內,共黨的活動卻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在華北!”所以蔣介石打算派一些人去華北工作。蔣介石對派出華北的工作人員要求極高,首先要有信仰,其次要有一定的特務偵察能力,再次要有能力消滅共黨分子。那麼這些人從哪裏找?蔣介石想到了中統局,想到了徐恩曾,他篩選了一些拔尖兒的國民黨年輕軍官送到了中統局,要求徐恩曾著力培養,中央青幹班也就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