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曾對中統的打造,不僅僅是簡單地擴大規模,更不是一個重量不重質,在對特務的培訓方麵,徐恩曾有自己獨到的一套方法。
特工總部剛剛成立之時,徐恩曾曾經建立特務培訓班對特務進行培訓,主抓特務培訓工作的有共產黨叛變過來的大特務顧順章、中統骨幹分子王傑夫等人。中統局搬至重慶後,徐恩曾發覺,在隱蔽戰線上,兩黨之間的較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所以培養年輕有為的特務的任務刻不容緩。徐恩曾在中統工作中,單獨列出一係列培訓計劃,用心培訓特務。主抓特務培訓的是第三組,第三組按照徐恩曾的部署,定期組織特務上課,組織學習的內容大致有政治和技術兩個方麵。
在政治方麵,徐恩曾采取了洗腦的訓練策略。
徐恩曾用蔣介石的統治思想來改造特務們的政治思想,力求讓所有的特務都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他認為,信仰是堅不可摧的武器,可以武裝一個人,改造一個人。徐恩曾本人並沒有多麼堅定的信仰,但是他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要改造一個人,必須先改造他的信仰。而且,通過特務工作,徐恩曾還深刻地體會到,沒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想要在隱蔽的戰線上取得成績是絕不可能的。
徐恩曾開辦了一個所謂的“讀書會”,讓特務們多讀書、多看書,多了解國民黨的曆史,用國民黨的三民主義來武裝自己的靈魂。讀書會所選用的教材,是徐恩曾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包括孫中山的一些著作,也包括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和周佛海(原共產黨創始人,後叛黨)關於三民主義的著作,以及陳立夫的《唯生論》。在這些書中,既有對人頗有教益的孫中山先生的著作,也有意誌不堅定、最後投奔汪偽政府的周佛海之流的誤導之作。此外,徐恩曾還刊印了蔣介石語錄,讓特務們學習背誦,用委員長的言論武裝他們。
與此同時,徐恩曾還籌辦了一本名為《群力》的刊物,這本刊物強調“一個主義、一個黨、一個領袖”,著重加深特務們在意識形態上對國民黨的崇拜,從根本上教化特務,排斥共產黨。
後來,徐恩曾還在特務中組織成立了“互助小組”。所謂互助小組,就是幾個人為一組,建立“小課桌”,相互督促學習政治理論。
但是徐恩曾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大多數特務的文化水平不高,他在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的特務中組織學習沙龍,還希望他們讀懂高深的理論書籍,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互助小組”成立不久後,便慢慢自動解散了。特務們怨聲載道:飯都吃不飽,還學這些枯燥乏味、不知所雲的理論!
徐恩曾還通過技術訓練來武裝手下的特務們。
早在特工總部時期,徐恩曾就委派大特務顧順章開辦了以傳授特務技術為主的學習班,教授盯梢、易容、暗殺等特務技術,確確實實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特務。徐恩曾深知,要做好一項工作,必須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特務技術就是從事特務行業所必備的專業技術。為了培養高級特務,徐恩曾還安排人專門編輯了一本名叫《情報業務概要》的書。這本書50多萬字,涵蓋特務理論、法西斯統治言論、化裝術、射擊術、駕駛術、擒拿術、攝影術和跟蹤術等等。後來,徐恩曾還分科教授特務們專業技術,分門別類地印刷了許多專業性書籍,比如化裝專冊、跟蹤專冊、射擊專冊等,甚至還有幫會專冊和特務內幕等專冊,這些專冊類似今天大學生們的必修課本和選修課本,有的是必須學習的,有的則是參考用書。至於教學方式,徐恩曾也倡導傳授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以自學為主。不過在南京淪陷期間,特務技術的授課一度停止,後來中統局轉至重慶,學習班又重新開辦起來。下麵,簡單介紹一些當時比較有名的特務訓練班。
一、華僑特務訓練班
1937年南京淪陷後,蔣介石途經武漢,在武昌珞珈山成立了一個“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這個團,據說當時有超過部隊一個團的人數編製,簡稱“戰幹團”,教育長是黃埔出身的桂永清。桂永清曾經組建過一個名叫“三民主義研究社”的社團,後來與軍統賀衷寒等人組織了複興社,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桂永清最崇拜兩個人,一位是德國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另一位則是二戰期間臭名昭著的日本戰將山本五十六,這兩個人都是純粹的納粹分子,由此可見作為教育長的桂永清的教育傾向。
“戰幹團”成立之初,名氣很大,因為從“戰幹團”畢業的學員,統統享受國民黨中央軍事學院畢業學員的待遇。後來“戰幹團”隨中統局等一同遷到重慶,繼續培養所謂的軍事人才!當時加入“戰幹團”的青年,多數以海外回國的華僑為主,以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和越南等地的青年人居多。隨著“戰幹團”裏華僑人數的增多以及“戰幹團”名氣的增大,“戰幹團”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中統局的一把手徐恩曾。徐恩曾打起了“戰幹團”的主意,他找到桂永清尋求合作。
那一天,徐恩曾邀桂永清到重慶一家老字號的茶樓喝茶,他東扯葫蘆西扯瓢,采取迂回戰術:“聽說老弟來到重慶,我欣喜萬分,終於又可以常與老弟舉杯暢飲、把酒言歡了。隻可惜當下正值戰亂,喝酒誤事,所以今日以茶代酒,請老弟一聚,尊請老弟諒解。”
“哪裏哪裏,徐兄客氣了,徐兄有話敬請直言。”桂永清為人也算大方敞亮,單刀直入,直奔主題。
“得知‘戰幹團’在委員長和老弟的管理下,越來越好,我著實羨慕不已!現在到處都缺人才,我中統局也是如此。如果能與老弟合作,實乃我徐恩曾之大幸也!”徐恩曾終於點破了話題。
桂永清倒沒覺得徐恩曾的合作意願有什麼不妥,中統局向“戰幹團”伸出橄欖枝,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於是他舉杯微笑說:“承蒙徐兄抬舉,桂某願與徐兄精誠合作。”
徐恩曾見合作有望,便繼續刺探:“據說老弟的學校裏都是華僑?”
“是啊,都是一些愛國誌士,得知祖國四麵受敵,回國抗戰來了!都是熱血青年啊,國家正需要這樣的人。”桂永清感慨道。
“他們不僅愛國,而且還懂外語,這一點國內青年無法匹敵!如果好好駕馭,他們肯定能夠發揮出驚人的能量!老弟,我有一個想法,不知老弟可否願意?”
“什麼想法,徐兄請講。”
“我想從老弟的‘戰幹團’中借調一名英才,到中統來授課,如若可能,再借調一些精英充實到中統局來工作!”徐恩曾隨即感歎,“現在革命形勢不容樂觀,各個單位都缺少人手,委員長也非常重視隱蔽戰線的工作,希望老弟能夠多多支持!”徐恩曾把委員長都抬了出來,這事情還有不行的道理?桂永清痛快地答應了徐恩曾的“借人”請求,喝完茶便回去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