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局成立之後,由於特務活動的需要,中統局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到1942年,中統局的組織機構便已擴大為三組、三處、五室和四會。中統特務由最初的200人增加至700人之多,分工也更為細密。
第一組轄管原特工總部的第一科、第二科和譯電室。第一組的組長最初是中統紅人、深得徐恩曾賞識的大特務梁輔承,後來是中統時期著名的大特務張國棟,第一組還有向本善、陳積中、陳文昭等著名的大特務。
梁輔承深得徐恩曾賞識,但由於他既非出身“調查科”,也非“CC”係成員,是半路出家到中統局的,所以被中統的老特務們視為外人。不過梁輔承卻處處以徐恩曾的親信自居,因此與中統老特務們的矛盾日益加劇,最終被老特務們排擠出去,由張國棟接替了他的位置。
張國棟後來改名為張文,是廣西人,日本留學生。此人個子矮小,看上去很像日本人,據說他的老婆也很像日本人,而且他們崇尚日本文化,夫婦倆談話都用日語。張國棟對徐恩曾極為忠實,在梁輔承之後,頗得徐恩曾賞識。
向本善是安徽人,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曆史係,是老牌的CC係成員。此人深藏不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來在第一組中的地位僅次於張國棟。
第二組所轄單位為原特工總部第三、第四、第五等科和密電研究室。第二組組長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四川江津人王思誠,王思誠與中統局的老幹事濮孟九,都是最早進入中統的老牌特務。
在中統局的曆史上,第二組曾經“功勳卓著”。
原特工總部第三科主管研究共產黨的理論和策略,並針對共產黨的策略進行分析總結,編輯成專報供國民黨內部參考。第三科的科長最初是黃埔軍校畢業生先大啟,後來中統局幹事劉光煜和王惟理都擔任過三科科長。
在國民黨內部,曾經非常著名的以彙總共黨情報為主的《黨務調查周報》,就是由中統二組三科的特務陳文昭負責編輯的。“精神”類叢書《奮鬥叢書》是由王惟理與李素心負責編輯。最為重要的國民黨內部資料,直接抄送報給蔣介石的《政治通報》和《調查專報》,也是由中統二組三科的大特務劉光煜負責編輯的。
第四科主管籌劃針對共產黨的調查破壞計劃,並編輯《每日黨派情報》給國民黨高層以做參考,該科科長是黃九誠。這個科室的具體工作是指導東北、華北、華南、西南、西北以及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工人運動等特務活動,並且派遣專門特務對共產黨的陝甘寧邊區進行破壞和滲透。
第五科負責偵察共產黨的各項行動,並根據國民黨內部指令對共產黨的活動進行幹預和破壞。
密電研究室任務最為艱巨,負責偵聽和研譯共產黨的密電。第五科科長最初是陳慶齋,後來胡大海接替陳慶齋擔任科長。
第三組轄原特工總部第六、第七、第八等科,其中第六科負責“黨員調查網”的籌建與管理;第七科負責黨政經濟調查;第八科則負責“民意調查”。
第三組負責編印《每日敵偽情報》、《每日黨派情報》、《每日黨政情報》,每日分別派送國民黨中央秘書處、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的頭目,比如陳立夫、陳果夫、陳布雷、朱家驊、吳鐵城、何應欽等作為參考,並抄送相關某黨政機關。如遇重大情報,還可直接上報蔣介石,供其核批。
第三組組長是中統的“少壯派”分子之一高春。高春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後留學意大利,接受過法西斯特務培訓。高春之後,由國民黨中央黨校畢業生謝永存接任第三組組長。謝永存負責特務訓練、外圍組織工作和經濟調查,權力極大。後來,第三組的經濟科擴充為特種經濟調查處,首任處長是陳立夫的親信陳介生,第二任處長是留學英國的李超英。
中統局的三處為:交通管理處、統計處、特種經濟調查處。
交通管理處管轄電訊、運輸、總務三個科和電訊總台。該處原隸屬於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經費由秘書處直接撥款,直到抗戰時期,才交由中統局管理。該處處長一直由徐恩曾兼任,全處大約有360人。其中電訊科科長是徐恩曾的老同學、電訊專家範本中和徐恩曾的親信吳世昌。該處在重慶本地設有總台,在全國其他地區設有大大小小120個電台。該處的運輸科其實就是該處下屬的物流公司,後來被徐恩曾據為己有,主要用來運輸走私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