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問話的技術,有章可循(3 / 3)

有一家賣安徽板麵的小店,可以在麵裏加鹵雞蛋。店員常問顧客:“要加雞蛋嗎?”這樣一問,就有的顧客選擇了不加雞蛋。

後來店主接受了一位人際關係專家的建議,提問就變成了:“先生,您是要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

通過這樣的提問,就使顧客無論選擇哪一種,都是選擇了“加雞蛋”,從而使銷售額大增。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複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叫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他的母親是一個助產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幫助新的生命誕生。

蘇格拉底問答法的訣竅就是在勸說中避開分歧意見,先提出一些對方可以認可的問題,然後再一步步地使之接受與原來相反意見的一種方法。

比如,一對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鬧翻了,你要想使他們和解,就可以找到其中一位,向他先提幾個問題。

“他(指與之發生不愉快的那一位)這個人是不是為人很正直?”

“是的。”

“他是不是很講義氣,願意幫助別人?”

“是的。”

“他是不是對你有過好處?”

“是的。”

“既然如此,就不要計較一些小事了,還是和好吧!”

說到這裏,一般人都會接受勸告。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做肯定回答的時候,全身組織放鬆,心情處於平靜狀態,因而易於接受不同意見。

要想成功地運用蘇格拉底問答法,下列幾點需要謹記在心:提問題多從對方的實際需要考慮;多提一般化的常識性問題,使對方不可能拒絕;多提無關宏旨的簡單問題,不讓對方多作思考;多提明確問題,不讓對方做模棱兩可的回答。

蘇格拉底很善於利用類比誘問法說服人,這種方法是把類比推理的過程變成一個個問句,誘使對方回答。

有一次,他和一個人就道德問題展開辯論。

對方認為說謊就是不道德的。

蘇格拉底問道:“那麼在戰場上對敵人說謊是不是道德的?”

對方隻得承認是道德的,但卻辯解說對自己人不能說謊。

蘇格拉底又問:“在我軍陷入困境時,為了鼓舞士兵鬥誌,對他們說謊是不是道德的?”

對方又承認是道德的,但提出對親人說謊不道德。

蘇格拉底接著問:“父親想讓孩子吃藥,便撒謊說藥不苦,這是不是道德?”

在蘇格拉底的一連串類比誘問麵前,對方心悅誠服地承認了蘇格拉底的觀點正確。

步步設問法,即不立刻說出自己的觀點,而是連續設問,讓對方順著自己的思路做出肯定的答複,最後服從自己的思想。

如孟子在批評齊宣王不會治國時就是采用這種方法。

孟子問:“假若您有一個臣子,把妻室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時,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

王答:“和他絕交。”

孟子說:“假若管刑罰的長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該怎麼辦?”

王答:“撤掉他!”

孟子又問:“假若一個國君治理不好國家,那又該怎麼辦?”

王這時隻好“顧左右而言他”了。

這裏,如果孟子首先就問第三個問題,那必然引起齊宣王的憤怒。孟子先設兩問,誘導齊宣王作出肯定的回答,然後才提出“應該怎樣處置不會管理國家的國君”這個他最終要提問的問題,這當然使齊宣王無以答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