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鄰居中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家庭情況與施家以前相仿:家境並不富裕,也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與施家大兒子一樣,好學儒家仁義之術;二兒子也是愛學兵法之術;兩家的兒子還曾經在一道討論學問,研究兵法。孟家為貧窮所困擾,生活很艱難。孟家看到施家這兩年很快富裕起來,門口的馬呀、車呀經常有來的,來的人員中有當兵的,也有當官的,真夠榮耀,很有點羨慕施家。由於這兩家一直都很友好,孟家就向施家請教如何讓兒子取得官職的方法。施家的兩個兒子就把自己怎樣去齊國,怎樣向齊王遊說及如何到楚國,又如何對楚王遊說和當官的經過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孟家兩個兒子聽到後,覺得這是個門路,於是大兒子準備到秦國去,二兒子準備到衛國去。
孟家大兒子到秦國去後用儒家學說遊說秦王。他向秦王講得頭頭是道,真是口若懸河,口才不錯。秦王說:“當前啦,各國諸侯都要靠實力進行鬥爭,要使國家富強的,無非是兵力、糧食。如果光靠仁義治理國家,就隻有死路一條。”秦王心想:這個人固然有才能,他要我用仁義之術治國就是想要我國不練兵打仗,不積糧食不富裕,這能行嗎?於是,命令軍士對他施行了最殘酷的宮刑,然後又將他趕出了秦國。孟家的二兒子到了衛國以後,用主張發展軍事的學說遊說衛王。
他為了能讓衛王采納他的意見,能在衛國授爵當官,向衛王進言時有條不紊地講述自己用兵的道理。衛王聽後說:“我們衛國是弱小國家,又夾在大國之間。對於比我們強的大國,我們的政策是要恭敬地侍奉他;對於同我們一樣或比我們還要弱的小國,我們的方針是要好好地安撫他們,隻有這樣才是我們求得安全的好方法。你提的軍事治國固然不錯,但如果我依靠兵力和權謀,周圍的大國就會聯手攻打我國,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假若我好生生地放你回去,你必定會到別國去宣傳你的主張,別的國家發展了軍事力量再對外擴張起來,會對我國造成很大的威脅。”衛王感到這個人既放不得,又留不得,於是派人砍斷了他的雙腳,然後把他押送回魯國。
孟家的兩個兒子回到家裏,已是殘廢人了,全家人感到又悲又恨,他家父子三人找到姓施的人家裏,悲痛地拍著胸脯責備施家。施家的人回答說:“不論辦什麼事,凡是適應時勢的就會成功、昌盛,違背時勢的就會失敗、滅亡。你們學的東西與我們相同,但是取得的效果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呢?這是由於你們選擇的對象不同,同時又違背了時勢啊。我們的做法和行為又有什麼錯誤呢?”
感悟箴言:
具體的問題要具體地分析,做事情要適應時代的潮流。對別人的經驗不能生搬硬套,那樣隻會使自己迷失在別人的天空下。
做生意的目的是賺取利潤
喬治的一生中有一種一如既往、毫不更改的習慣,即他總是上當受騙。盡管他是一位在商場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可是過去他也是一位長年的失敗者。有一回,他講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他6歲的時候,在自家門前擺了一個小攤,賣母親冰箱中存放的食品。他取出蔬菜、水果、雞蛋,在每一樣東西上貼一個標好價的標簽。他每個雞蛋賣一分錢,而他的母親買的這些雞蛋每個花了三分錢。他很快就將雞蛋和蔬菜賣個精光,賠了本錢。他那十分溺愛他的母親覺得這很好玩,也從未向他提說過,做生意的目的是賺取利潤。
多年以後,他的買賣出現了曆史上的轉折點。喬治和他的妻子瑪麗都在跳蚤市場工作。他與另一位展銷商進行易貨交易,用零售價為二十五美元的一件產品換了一樣五美元的東西。瑪麗原來花了十四美元買了那件產品。他跟瑪麗講了這件事之後,她的腦子裏馬上閃過一道紅光,喬治又讓別人騙了。
瑪麗對喬治說,錢的差價是件小事,可是重要的是,喬治必須不再重蹈做虧本買賣的覆轍。就在那時,他的內心發生了某種不同尋常的變化,他頭一回發現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是何等荒唐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