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瑪麗說:“從此我再不做虧本生意了。明天我要回去告訴那位商人,我做了一筆糊塗的虧本生意,問他打算怎麼辦。”
瑪麗對他說別惦記著這事。瑪麗知道,喬治回去找人家是很棘手的,尤其是這次易貨交易涉及的錢數額這麼小。
開始變得精明的喬治有生以來第一次下決心學習怎樣改正自己過去的行為。喬治對瑪麗說:“回去爭個公道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可損失的,隻有獲取。最壞的結果不過是,他將對我說‘沒這回事。’我可以察言觀色,向他學習怎麼處理這種對抗。”
喬治回去找到那位商販,重新成功地談判了那筆交易。他又獲得了幾樣東西,補了美元總數的差價。
這個故事聽起來也許是區區小事,不足掛齒。然而,無論我們是與公司舉行錯綜複雜的談判,還是料理日常平凡的瑣事,我們總是通過同一個地方——我們堅強的或者脆弱的心靈來進行。表現形式或許不同,可是動機的來源卻是一樣的。
感悟箴言:
對於商品經濟社會的投資者來說,追逐利潤是首要的事情。因為適度的獲利畢竟是使自己享受生活的源泉。
盡量從工作中尋找樂趣
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比如在一個假日裏你到湖邊去釣魚,整整在湖邊坐了10個小時,可你一點都不覺得累,為什麼?因為釣魚是你的興趣所在,從釣魚中你享受到了快樂。產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對生活厭倦,是對某項工作特別厭煩。這種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體上的體力消耗更讓人難以支撐。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18名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組9人,讓一組的學生從事他們感興趣的工作,另一組的學生從事他們不感興趣的工作,沒有多長時間,從事自己所不感興趣的那組學生就開始出現小動作,再一會就抱怨頭痛、背痛,而另一組的學生正幹得起勁呢!以上經驗告訴人們:人們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為工作的乏味、焦慮和挫折所引起的,它消磨了人對工作的活力與幹勁。
“我怎麼樣才能在工作中獲得樂趣呢?”一位企業家說,“我在一筆生意中剛剛虧損了15萬元,我已經完蛋了,再沒臉見人了。”
很多人就常常這樣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既成的事實。實際上,虧損了15萬元是事實,但說自己完蛋了沒臉見人,那隻是自己的想法。一位英國人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為發生的事情,而是因為他們對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想法。”也就是說,興趣的獲得也就是個人的心理體驗,而不是發生的事情本身。
感悟箴言:
心裏的快樂是最真實的感應,世間的很多事情本身都存在快樂,隻要你有這種心境,就自然能夠體味得到。
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
有一次,英國遊客傑克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和傑克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傑克發現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家互相唱和:“啊,5條鰭盆飛明尼蘇達去了。”“8隻蜂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傑克問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魚販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跡。
魚販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求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感悟箴言:
生活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都要以平靜樂觀的心態去享受,你才會發覺世間的一切是多麼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