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王夫之·做好人就得講道德 (1)(1 / 2)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於謙《石灰吟》

隨著儒家心學在民間的迅速發展,原本被理學八股文搞得死氣沉沉的明朝思想文化界也開始了破冰之旅,各種奇書層出不窮,社會風氣也由之開化,誕生了一朵又一朵藝苑奇葩。

其中最為流行的共有四本,分別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和《金瓶梅》,號稱明朝四大小說。

這四本書各有千秋,《三國演義》波瀾壯闊,《西遊記》奇思妙想,《水滸傳》忠肝義膽,至於這個《金瓶梅》嘛,則是眾說紛紜。

革命者說深刻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

文學家說草蛇灰線,伏筆千裏,情節精妙絕倫,文字華麗精辟;

評論家說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現實題材小說,之前的小說題材不是神話,就是曆史,《金瓶梅》實現了中國小說曆史上零的突破。

至於廣大人民群眾則沒有這麼高的思想境界,大家喜聞樂道的隻是花樣啊、姿勢啊、技巧啊、次數啊、器具啊這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玩意兒。

連完全不符合儒家理學標準的《金瓶梅》都能流行,可見明朝中葉後期的社會開化到了什麼地步。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明末農民大起義和滿族人入關,中國又一次走向了戰火紛亂的時代,我們這次的主人公王夫之,就誕生在這個時候。

王夫之,字而農,號溳齋,別號一壺道人,湖南衡陽人,生於公元1619年,因為晚年住在衡陽的石船山,所以世稱“船山先生”。

王夫之小時候在著名的嶽麓書院上學,老師是儒家理學大師吳道行,吳老師學識淵博,一生忠君愛國,嚴於律己。公元1644年4月,在明王朝滅亡之時,吳老師在嶽麓山自盡,以身殉國殉君,證明了一生的高潔清白。

相比較吳老師,當時另外一名著名文人錢謙益的表現堪稱一出精彩小品。

錢謙益當時是名滿天下的著名文學家,並且是著名文人政治集團東林黨的首腦人員,老的時候還豔福不淺,收了江南四大名妓之首的柳如是做他的第N房小妾。

公元1645年5月,南京即將被清軍攻陷,柳如是雖然是個出身青樓的弱女子,卻也深明大義,她力勸錢老師以身殉國,以證品性高潔,錢老師拗不過她,隻得看似大義凜然地答應下來。錢老師選擇的方式是投湖自盡,結果才往湖裏走了兩步,水剛剛到沒膝蓋的地方,錢老師就趕緊上岸了。

柳如是覺得奇怪,官人您這唱的是哪出啊?是不是準備上岸麵朝北方磕兩個頭再繼續死?

錢老師理直氣壯地回答,不是我怕死,實在是這水啊,太冷了!

柳如是隻能無語問蒼天。

既然怕冷死不了,那就隻能活著吧,柳如是退而求其次,要求一起隱居,不給清廷做事,也算對得起明朝。錢老師也同意了,反正有的是錢,日子過得照樣開心自在。不過後來清廷要求所有人都留辮子,叫做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錢老師卻身先士卒,第一個剪頭發留辮子。柳如是這下看不過去了,就去責問他,他老人家給出的理由是:我生性怕熱,剪了涼快……

一會怕冷一會怕熱,錢老師真是身嬌肉貴難伺候啊。

閑話少扯,回到正題。吳老師的言傳身教給少年王夫之留下來深刻的印象,王夫之因此從小立誌要發奮讀書,救國救民,他用他的一生,證明了這一切。

在吳老師死後不久,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路過湖南,得知王夫之的名聲,一心邀請他入夥。自幼抱著忠君愛國思想的王夫之當然不會答應,但又不敢得罪殺人如麻的張獻忠,隻得想了一個絕招:自殘毀容裝病。

張獻忠一看王夫之已經病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沒幾口氣好活了,帶著也是個累贅,隻好悻悻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