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氣是萬物的能源。可以說在這個世界裏最大的能源是“氣”。宇宙中無氣萬物不生,無炁萬物不運,無氮萬物不定。
氣——宇宙中無人類就有這個氣,先天之氣。
炁——運行在物質內部之氣。
氮——物質向外放射、排出之氣。
“道”這麼奧妙,怎麼能用語言來表達呢?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源。“無”“有”又是指“道”的運動方向。“道”由“有形有質”向“無形無質”運動,又由“無形無質”向“有形有質”運動。這樣周行複始,有規律不等量、難以預定地在運動著。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第四十章)
(三)
我們用圖解說明了老子“道”的升華過程和運動方向,把這一過程分成了三層次四種狀態。老子又說:“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老子這一論述,可以把宇宙分為“三界”,使它同三層次四種狀態相對應。
“三界”總論為道大。
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狀態,一層高於一層,是老子對萬物(包括人類)從精神、思維、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一個劃分,它同上圖三層次四種存在形式是相對應而存在的。
人的完整的存在應該是從“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這樣周而複始的變化而不斷地求得新生。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發展的方式,意義和歸向說清楚了。
現在我們就人的思維而論“三界”。
下三界:人、事、物
人用“下三界”中的思維看世界,這很好理解。這是我們常人所熟知的普通存在,它是與一般哲學相對應的概念。“下三界”中的人,強調被看事物的客觀存在,看物的人是被動的,看到的東西他承認,看不到的東西他不承認其存在,這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對“下三界”存在的物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它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缺點是“下三界”人的感覺器官是有局限性的,它們有固定的捕捉區間,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超出這個區間,感官就不能感覺到它們,或雖有所感覺而大腦不能正確處理這些信息,得不出明確結論。科學手段在其些方麵可以彌補下三界人的感覺的缺陷,但它在發展過程中同樣有自己的局限性。而且在一定意義上說,科學手段比人的感官缺陷更大。拒絕承認看不到而實際上存在的東西,這是影響人類文明進步的大障礙。如:空氣中的氧氣是沒有氣味的氣體,但三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就有臭味。這個臭味從何而來呢?從第一原子來,還是從第二、第三原子來?事實證明,每一氧原子都沒有臭味。此味不從外來,也不從中間來。此臭味實無體性,這是客觀存在的。“下三界”思維的人就會說不可能有這事。
中三界:天、地、人
人用“中三界”中的思維看世界,他對宇宙、萬物的看法、角度與“下三界”的人都不同,問題的提法也不同,結論也不同。所謂從“下三界”上升到“中三界”,就是對一事一物的看法,從事物的外部聯係到事物的內部,以及外部大環境、大係統,從整體著眼看局部事物存在和變化規律,從局部變化規律看事物的存在全過程及其對整體變化的影響。還要深入一層,就是要深入到事物的內部結構中去,看它內部細微的機製和機理。“中三界”的人看事物是主動地看,要看的事物是被動的。他把事物與天、地、人變化規律有機地結合起來,天變、地變、人也變,常無欲以觀其事物的本質,常有欲以觀事物的表麵。“下三界”和“中三界”都有人,這“人”是不同質的人。一個人由“下三界”上升到“中三界”,要經過一個質變的過程。質變有整體的質變和局部的質變。
上三界:宇宙、空間、時間
“上三界”是人的思維最高境界。這裏所說的宇宙不是常人所指的宇宙,而是無限的宇宙,多宇宙,無一處無有宇宙。
這裏所指的空間,不是常人說的空間。這裏的空間是無限的空間,多空間,無一處無有空間。
這裏所指的時間,不是常人所說的時間。這裏的時間是無限的時間,變化的時間,不定的時間,多時間,無一處不變的時間。如:一九六三年被天文學家“發現”的、在我們地球北方外太空數十萬光年之處,有一座特別巨大的噴射星係,稱為“規沙”之一。在我們時間約二十餘年來,天文台攝得它的形狀,顯示它不斷迅速在縮小之中。但是收到的它的輻射波,卻並無顯著減少。這一奇怪的景象,已引起了天文學界與太空學者的強烈爭論。美國加州工技研究院的天文學家舒密德博士,是該星係的發現人之一。他觀察了二十多年,認為“規沙”並非縮小,而是遠去。他計算它遠去的速度,快到等於光速的三十二倍。我們現知道人們常說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可實際上光速在宇宙中並不是最快的速度。
道,如此高深而博大,如此玄妙而無法表達。老子識定道是生天、生地、生宇宙萬物的根源,是至高無上的、獨立無對的、無物不由的。老子發現這前所未有的境界,他認為必須將它說出來,使世人了解。為了便於言說,他將這個恍惚窈冥的最高境界,取名為“大道”。
(四)
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生活那樣簡樸,物質條件那樣粗陋的社會裏,他怎樣能作出這樣偉大驚人的發現呢?是憑他個人的知識、智慧嗎?還是另有奧妙?一種反映一個時代的學術思想,一種超絕古今的偉大發現,總不會是偶然獲得的吧?這樣高深的哲理,老子是怎樣發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