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以上為九天,腎以下為九地。腎到心,有八寸四分。心到重樓第一節,有八寸四分。重樓第一節到頭頂,有八寸四分。自腎到頭頂,共有二尺五寸二分。元氣一日一夜盈滿時,有三百二十度。每度二尺五寸二分,共計八十一丈。元氣對應著九九純陽之數,心腎間的距離相合於天地之間的懸隔。自腎到頭頂,共二尺五寸,又相合於五行的五五純陽之數。所以,元氣隨著呼氣外出人體,既然出去了,中醫上講得榮氣和衛氣都暢通無阻。天地之間的正氣,順應著時節,或者交合或者分離,以至無窮無盡。元氣隨著吸氣進入人體,既然進入了,中醫上講得經脈和絡脈都開辟無礙。一呼一吸,天、地、人三才的真氣往來於人體的咽喉。這一往一來,就是一息。一晝夜之間,人有一萬三千五百息。分別為:一萬三千五百次呼氣,所呼出的是自己的元氣從內而出;一萬三千五百次吸氣,所吸入的是天地的正氣自外而入。人隻有根源牢固,才能元氣不損,在呼吸之間,可以奪取天地的正氣。然後,以氣煉氣,氣滿全身,清者為榮氣而濁者為衛氣,全部都流動通達;縱者為經脈而橫者為絡脈,全部都疏通暢行。不能被寒暑傷害,不再為勞苦憂慮,體輕骨健,神清氣爽,永保無疆之壽,長為不老之人。如果有人根源不固、精竭氣弱,則元氣已泄、命根無補。所吸入的天地之氣浩浩而出,八十一丈元氣損之又損。不為自己所有,反為天地所取,這樣一來,又怎麼能奪天地的正氣呢?積年累月而陰盛陽衰,氣弱而病,氣盡而死,墮入輪回”。
疏解:
寸與尺的相對性。根據人的體形大小、身材高低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寸的標準,人與人之間的寸存在著很小的差異,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寸來定出尺的長度,所以,上麵提到的尺寸對每個人都是合適的。另外,“八十一丈”從表麵上看是表示長度的,實際上是用來比喻元氣的最大數。
呼與吸的重要性。從“晝夜之間,人有一萬三千五百息”中,知道呼吸是有定數的。從“呼氣元氣出,吸氣元氣入”中,知道呼吸與元氣有著直接的聯係。呼吸是修煉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原文:
呂曰:“元氣如何不走失,以煉形質可奪天地之正氣,而留浩劫長存者也?”
鍾曰:“欲戰勝者,在兵強。欲民安者,在國富。所謂兵者,元氣也。其兵在內,消形質之陰;其兵在外,奪天地之氣。所謂國者,本身也。其身之有象者,豐足而常有餘。其身之無形者,堅固而無不足。萬戶常開,而無一失之虞;一馬誤行,而有多多之得。或前或後,乃所以煉質焚身。或上或下,乃所以養陽消陰。燒乾坤自有時辰,煆氣液能無日候?以玉液煉形,仗甲龍①以升飛,而白雪滿於塵肌。以金液煉形,逐雷車而下降,則金光盈於臥室。”
注釋:
(1)甲龍:指肝神。肝為東方甲乙木,肝神為青龍。
譯文:
呂說:“如何能夠不走失元氣,通過煉化形質奪取天地的正氣,從而達到浩劫長存呢?”
鍾說:“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關鍵在於兵強。想要人民安居樂業,關鍵在於國富。兵可以比喻為元氣。人體的元氣,在內可以消除肉體中的陰氣;在外可以奪取天地的正氣。國可以比喻為人身。人身中有形有象的部分,豐足而常有富餘。人身中無形無象的部分,堅固而沒有不足的時候。萬戶常開,反而沒有一戶有失竊的擔憂;一馬誤行,也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河車,或前或後,所以能夠煉質焚身。還丹,或上或下,所以能夠養陽消陰。煉化乾坤自然會有時辰定數,煉化氣液怎麼能夠沒有火候呢?用玉液煉形,依仗甲龍升飛,從而使白雪充滿後天的肌體。用金液煉形,驅逐雷車下降,從而使金光籠罩寬敞的臥室。”
疏解:
如何能夠不走失元氣呢?運行河車,煉質焚身;行走還丹,養陽消陰;玉液煉形,白雪滿肌;金液煉形,金光盈室。一句話,修煉《靈寶畢法》。
原文:
呂曰:“煉形之理,亦粗知矣。金液、玉液者,何也?”
鍾曰:“金液煉形,則骨體金色而體出金光,金花片片而空中自現,乃五氣朝元,三陽聚頂。欲超凡體之時,而金丹大就之日。
若以玉液煉形,則肌泛陽酥①而形如琪樹、瓊花、玉藻,更改凡體而光彩射人,乘風而飛騰自如,形將為氣者也。
奉道之士,雖知還丹之法,而煉形之功亦不為小矣。當玉液還丹,而沐浴胎仙,而升之上行,以河車搬於四大。始於肝也,肝受之則光盈於目,而目如點漆。次於心也,心受之則口生靈液,而液為白雪。次於脾也,脾受之則肌若凝脂,而瘢痕盡除。次於肺也,肺受之則鼻聞天香,而顏複少年。次於腎也,腎受之則丹還本府。耳中常問弦管之音,鬢畔永絕斑白之色。此玉液之煉形也。
及夫金液煉形,不得比此。始還丹而未還,與君火②相見,而曰既濟。既還丹而複起,與真陰相敵,而曰煉質。土本克水也,若金液在土,使黃帝回光,以合於太陰。火本克金也,若金液在火,使赤子同爐,自生於紫氣。於水中起火,在陽裏消陰。變金丹於黃庭之內,煉陽神於五氣之中。於肝則青氣衝,於肺則白氣出,於心則赤光現,於腎則黑氣升,於脾則黃色起。五氣朝於中元,從君火以超內院。下元陰中之陽,其陽無陰,升而聚在神宮。中元陽中之陽,其陽無生,升而聚在神宮。黃庭大藥,陰盡純陽,聚而升在神宮。五液朝於下元,五氣前於中元,三陽朝於上元。朝元既畢,功滿三千,或而鶴舞頂中,或而龍飛身內。但聞嘹亮樂聲,又睹仙花亂墜,紫庭盤桓,真香馥鬱。三千功滿,不為塵世之人;一炷香消,已作蓬瀛之客,乃曰超凡入聖而脫質升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