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論水火(2 / 3)

鍾說:“心為血海,腎為氣海,腦為髓海,脾胃為水穀之海,這是四海。五髒也各有體液,他們所主持的方位是東、西、南、北、中,這是五湖。二丈四尺長的小腸上下有九個曲折,所以稱九江。小腸之下有元潭。泥丸稱為上島,心田稱為中島,腎稱為下島。三島之內,有根源、閬苑的說法。華池在黃庭之下,瑤池在丹闕之前,昆池上接玉京,天池正衝內院,鳳池在心肺之間,玉池在唇齒之內。神水生於氣中,金波降於天上。赤龍住處,自然有瓊液玉泉。凡胎換後,才能見白雪陽酥。澆灌有時,以沃炎盛,先稱為玉液,其次稱為金液,都可以還丹。抽添有度,以應沐浴,先稱為中田,其次稱為下田,都可以煉形。玉藥金花變就了黃白之體,醍醐甘露煉成了奇異之香。這就是水的功效。

民火上升,協助腎氣生成真水;腎水上升,交於心液而生真氣。小則降魔除病,大則煉質燒丹。運用周天能夠使陽氣煉化身軀,勒緊陽關能夠使陽氣更加純正。五氣離別九州,上朝於頭,以煉養陽神。陽氣化盡了累積的病邪,以消除陰鬼。陽氣向上運行,則一路撞開三關,向下運行,則消除磨煉七魄。煉透身形,成為陽氣,達到輕舉如飛;煉透陽氣,成就陽神,如同蛻皮一樣脫出凡胎。這都是火的功效。”

疏解:

這一段專用名詞非常多,限於篇幅,隻解釋了一小部分。在此,要認識到水和火的功效,並用它去理解修煉的整個過程。

原文:

呂曰:“始也聞命,所患者火少水多而易衰敗。次聽高論,水火有如此之功驗。畢竟如何造化,使少者可以勝多,弱者可以致強?”

鍾曰:“二八陰消,九三陽長,赫赤金丹,指日可成,七返九還而胎仙自化者也。真氣在心,心是液之源。元陽在腎,腎是氣之海。膀胱為民火,不止於民火,不能為用,而膀胱又為津液之府。若以不達天機,罔測玄理,奉道之士難為造化,不免於疾病死亡者矣。”

譯文:

呂說:“起初聽說命理時,所憂慮的是火少水多而容易衰敗。後來聽到了您的高論,才知道水火有如此的功驗。究竟如何造化,能使少者可以勝多,弱者可以致強呢?”

鍾說:“在氣液升降的過程中,肝和心的陰氣逐漸消失,肝和肺的陽氣得以增長,顯赫的金丹指日可成,心和肺的陽氣分別複還到心,而使胎仙自然化成。真氣在心,心是液的源頭。元陽在腎,腎是氣的海洋。膀胱為民火,但不能僅僅停止在民火的層麵,否則不能為用,而且膀胱又是津液之府。如果不能通達天機,就不要猜測玄理,信奉大道的人難以發揮造化作用,就免不了疾病和死亡。”

疏解:

五行之數。五行生成的數為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為陽,共二十五。二、四、六、八、十為陰,共三十。從腎開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這是五行生的數,三陽而二陰。從腎開始,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這是五行成的數,三陰而二陽。

造化的動力。造化的動力為三味真火,即心火、腎火、膀胱之火。真氣在心,心是液之源。元陽在腎,腎是氣之海。再加上膀胱的輔助作用,三火齊聚,煉化可成,造化可就。

原文:

呂曰:“所謂造化,使陽長陰消,金丹可成而胎仙自化者,何也?”

鍾曰:“人之心腎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氣液太極相生,乃陰陽交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時,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心生液,非自生也,因肺液降而心液行。液行夫婦,自上而下,以還下田,乃曰婦還夫宮。腎生氣,非自生也,因膀胱氣升而腎氣行。氣行子母,自下而上,以朝中元,乃曰夫還婦室。肝氣導引腎氣,自下而上以至於心。心,火也,二氣相交,熏蒸於肺。肺液下降,自心而來皆曰心生液。以液生於心而不耗散,故曰真水也。肺液傳送心液,自上而下以至於腎。腎,水也,二水相交,浸潤膀胱。膀胱氣上升,自腎而起者皆曰氣,以氣生於腎而不消磨,故曰真火也。真火出於水中,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視之不可見,取之不可得也。真水出於火中,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見之不能留,留之不能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