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說:“惟有人從表象看頭圓足方,有天圓地方之象,從內裏看氣升液降,又有天地陰陽升降之機。人體的五行是腎為水,心為火,肝為木,肺為金,脾為土。
如果按五行相生運行,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用母子的關係來比喻,生者為母,被生者為子。如果按五行相克運行,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用夫妻的關係來比喻,克者為夫,被克者為妻。
以子母關係來說,腎氣生肝氣,肝氣生心氣,心氣生脾氣,脾氣生肺氣,肺氣生腎氣。以夫妻關係來說,腎氣克心氣,心氣克肺氣,肺氣克肝氣,肝氣克脾氣,脾氣克腎氣。
腎者,心之夫,肝之母,脾之妻,肺之子。肝者,脾之夫,心之母,肺之妻,腎之子。心者,肺之夫,脾之母,腎之妻,肝之子。肺者,肝之夫,腎之母,心之妻,脾之子。脾者,腎之夫,肺之母,肝之妻,心之子。
心之見於內者為脈,見於外者為色,以舌頭為門戶。受腎製約,驅動於肺,這是夫婦之理的緣故;得肝則盛,見脾則減,這是子母之理的緣故。腎之見於內者為骨,見於外者為發,以兩耳為門戶。受脾製約,驅動於心,這是夫婦之理的緣故;得肺則盛,見肝則減,這是子母之理的緣故。肝之見於內者為筋,見於外者為爪,以眼目為門戶。受肺製約,驅動於脾,這是夫婦之理的緣故;見腎則盛,見心則減,這是子母之理的緣故。肺之見於內者為膚,見於外者為毛,以鼻穴為門戶,受心製約,驅動於肝,這是夫婦之理的緣故;得脾則盛,見腎則減,這是子母之理的緣故。脾之見於內者為髒,均養心腎肝肺。見於外者為肉,以唇口為門戶。呼吸定往來,受肝製約,驅動於腎,這是夫婦之理的緣故;得心則盛,見肺則減,這是子母之理的緣故。
這就是人的五行,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克,以夫婦、子母之理傳遞髒氣,由此可見人體之氣的衰落和旺盛。”
疏解:
這一段說明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理論: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在丹經中,常用母子的關係比喻五行相生,用夫妻的關係比喻五行相克。五行的理論基本上貫穿著修煉的整個過程,它是修煉的最基本的理論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理論之一。修煉者必須要精通五行的理論。
原文:
呂曰:“心,火也,如何得火下行?腎,水也,如何得水上升?脾,土也,土在中,而承火則盛,莫不下克於水乎?肺,金也,金在上,而下接火則損,安得有生於水乎?相生者遞相間隔,相克者親近難移。是此五行自相損克,為之奈何?”
鍾曰:“五行歸原,一氣接引。元陽升舉而升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氣,真氣造化而生陽神。始以五行定位,而有一夫一婦。腎,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下手時要識水中金。水本嫌土,采藥後須得土歸水。龍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陽龍出於離宮,陰虎生於坎位。五行逆行,氣傳子母。自子至午,乃曰陽時生陽。五行顛倒,液行夫婦。自午至子,乃曰陰中煉陽。陽不得陰不成,到底無陰而不死。陰不得陽不生,到底絕陰而壽長。”
譯文:
呂說:“心屬火,如何能使火向下行進呢?腎屬水,如何能使水向上升起呢?脾屬土,土在中央,承接火則盛,難道不向下克水嗎?肺屬金,金在上,從下接受火則損,怎麼能夠生水呢?五行相生是依此相生,五行相克是間隔相克。五行自相損失和克製,為什麼會這樣呢?”
鍾說:“五行歸根到底,是一氣接引的結果。元陽升舉而升真水,真水造化而生真氣,真氣造化而生陽神。這才開始以五行定位,也才有了一陽一陰。腎屬水。水中有金。金原本生水,修煉時要認識並得到水中金。水原本嫌棄土(因為土克水),采藥後必須把下田安置在水上。龍是肝氣化的象,虎是肺氣化的形。陽龍出在下田,陰虎生在中田。五行逆行,氣是由子傳於母。從子時至午時,稱為陽時生陽氣。五行顛倒,液是由夫行於婦。從午時至子時,稱為陰中煉陽氣。陽氣沒有得到陰氣不能成長,到最終沒有了陰氣就沒有死亡。陰氣沒有得到陽氣不能生成,到最終滅絕了陰氣就能夠長壽。”
疏解:
這一段有幾個概念很重要,必須從理論上搞清楚。
造化。造化,是一種狀態由於本質發生了變化而成為了另一種狀態的過程。造化就是質變。人在母體內的狀態中,由一個受精卵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體,這就是一個造化的過程。修煉者要實現從人到仙的飛躍,也必須經曆一係列造化的過程。簡而言之,修煉就是不斷造化的過程。
水中金。在受精卵形成前,精子為陽,卵子為陰。在受精卵形成的初期(受精卵分裂之前),受精卵中的絕大部分物質是原來卵子中的體液,為水為陰,隻有精子帶來的一點陽氣。後人就把受精卵中的這一點陽氣稱為元陽,又稱水中金。隨著受精卵的分裂,以及胎兒的生長、成熟,完全是元陽造化的結果。由此可見,水中金(元陽)是實現造化的最初能源,也是最核心的能源。人在修煉的過程中,就是要有效地去培養、認識、得到水中金(元陽),然後,再由它來實現一係列造化的過程,最終把人造化成仙。
龍與虎,陽龍與陰虎。龍與虎是肝與肺氣化的象,是五行運化完全的結果,它們出現在肝與肺。陽龍與陰虎是真陽與真陰,是促成造化的基礎,它們形成在離宮與坎位。龍與虎和陽龍與陰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定要區別對待。
心與腎,火與水,離與坎。這是一組關係很密切,又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一般說來,離與坎是心與腎的後天卦位,火與水是心與腎的五行屬性。在築基階段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在修煉《三仙功》(即《靈寶畢法》)時,它們的含義會發生變化。在《人仙功》階段,煉五行(腎、肝、心、脾、肺)為四象(腎、肝、心、肺),煉四象為兩象(腎、心),並且要在腎水和心氣中煉出陰中真陽和陽中真陰,進行真陽真陰的交媾。這時的離與坎實際上是指中田與下田,也就是說《人仙功》的核心位置是中田與下田,心與腎、火與水、離與坎也相應地轉移到了中田與下田。在《地仙功》階段,五行之氣全部變成了先天之氣,修煉的核心是還丹和煉形,而心火與腎水隻起著基礎和輔助的作用,作為心與腎的後天卦位的離與坎基本上失去了意義。由此可見,在《引仙法》、《人仙功》、《地仙功》、《天仙功》中,精、氣、神的概念和狀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遞進的、連續的、有層次性、立體性的,決不能理解成不變的平麵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