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論四時(3 / 3)

譯文:

呂說:“身中之時固然已經難以得到,為什麼說日中之時可惜呢?”

鍾說:“人的一天如同日月的一個月,如同天地的一年。大道生育了天地,天地分開,上下相距八萬四千裏。冬至之後,陽氣從地中升起。一氣有十五天,陽氣能上升七千裏。共計一百八十天,陽氣能升到天,陽氣達到了頂峰開始生成陰氣。夏至之後,陰氣從天中下降。一氣十五天,陰氣能下降七千裏。共計一百八十天,陰氣降到了最低開始又生成陽氣。周而複始,運行不止,不失於道,所以能夠天長地久。

大道運行日月,日月成形,周圍各有八百四十裏。月朔之後,陰中起陽。一天有十二時辰,魄中魂進七十裏。在十五天中,共計一百八十時辰,魄中魂進八百四十裏。月望之後,陽中起陰。一天有十二時辰,魂中魄進七十裏。在十五天裏,共計一百八十時辰,魂中魄進八百四十裏。周而複始,運行不止,不失於道,所以能夠日堅月固。

大道生長和養育了萬物,萬物之中,最有靈性最尊貴的是人。人的心腎之間,上下相距八寸四分,陰陽升降的情景與天地沒有兩樣。氣中生液,液中生氣,氣液相生,與日月有著相同的途經。天地以乾坤相索,從而陰陽升降,一年一交合,不失於道,一年之後又有一年。日月以魂魄相生,從而精華往來,一月一交合,不失於道,一月之後又有一月。人的交合,雖然也在一晝一夜之間進行,由於不知道交會的時間,又沒有采取的方法,損的時候不能及時補充,滿的時候不知道回收。陰氣交合時不知道養陽氣,陽氣交合時不知道煉陰氣。每月不知道內氣的損益,每天又沒有進行修煉。過了一年少一年,過了一日少一日。迎風而立,臥濕而寢,冒暑而曬,涉寒而戰,不肯養生修持,甘心承受疾病,虛過時光年華,端坐等候死亡。”

疏解:

日中之時,稍縱即逝。修煉者要珍惜每一天。

原文:

呂曰:“奉道之人,非不知年光虛度,歲月磋跎,而疾病纏身,死限將至。蓋以修煉不知法,行持不知時,是致陰陽交合有差,時月行持無準。”

鍾曰:“身中用年,年中用月,月中用日,日中用時。蓋以五髒之氣,月上有盛衰,日上有進退,時上有交合。運行五度而氣傳六候①。金、木、水、火、土,分列無差。東、西、南、北、中,生成有數。煉精生真氣,煉氣合陽神,煉神合大道。”

注釋:

(1)六候:指風、寒、暑、濕、燥、火。

譯文:

呂說:“信奉大道的人,不是不知道虛度年光、歲月磋跎、疾病纏身、死限將至。而是修煉不知道方法、不知道時機,導致陰陽交合有差錯,不能準確地按照天時修煉。”

鍾說:“一生中要用好每一個年,一年中要用好每一個月,一月中要用好每一天,一天中要用好每一個時辰。就以五髒之氣來說,每月都有盛有衰,每日都有進有退,每時都有交有合。運行五髒之氣能夠感受到六候的變化。金、木、水、火、土,分列沒有差錯。東、西、南、北、中,生成有定數。煉精生成真氣,煉氣合成陽神,煉神合就大道。”

疏解:

識得天時玄機,通透五行六候。按照天時修煉,過好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時。

本章要點

人的一生中,最難得到並且最容易失去的是身中之時(人的壽命);迅速流逝並且遲緩而來的是年中之月;急如電光、速如石火的是日中之辰。積日為月,積月為歲,歲月蹉跎,時間像光一樣地迅速流逝。貪求名利者妄心未除,愛子憐孫者恩情又起。縱然能夠回心向道,無奈已經年老氣衰。就好比春天的雪、秋天的花,是有限的美景;傍晚的陽光、清晨的月光,是不會久遠的光景。信奉大道的人最難得到的是人的壽命。

少年修持比較容易,中年修持比較困難,老年修持更加困難。人生聞道,緣份所定。聞道速修,不可遲疑。明師難遇,正法難求。良機錯過,終身遺憾。

所以,論四時,即時光流逝,人生短暫,回頭速修,尤嫌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