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最陶醉的是豔陽媚景,百卉芬芳。水榭危樓,清風快意。月夜閑談,雪天對飲。放縱無窮的快樂,消磨有限的時光。縱然能夠回心向道,自然已是疾病纏身。就好比破船是不能渡河的,誰沒有求救之心呢?漏雨的房屋必須修補好了才能居住,怎麼能容忍放棄修補的意願呢?信奉大道的人虛度了年少的時光。在鄰居家的雞還沒有鳴叫就出門練功已經嫌遲了。到夜晚聽見打更的鼓聲回家還嫌早了。貪婪的人是不會罷休的,妄想的人是不會滿足的。滿堂金玉,病來了拿什麼來抵擋?一眼兒孫,氣斷了誰能替換?時光不停,世人不悟。信奉大道的人最可惜的是每日的時時刻刻。”
疏解:
鍾呂祖師從四個方麵闡述了時間對於修煉者的重要性,精辟的分析、深刻的道理、真誠的言語、殷切的期望令人欽佩、使人汗顏。
原文:
呂曰:“身中之時,年中之時,月中之時,日中之時,皆是時也。尊師獨於身中之時為難得,又於日中之時為可惜者,何也?”
鍾曰:“奉道者難得少年。少年修持,根元完固,凡事易為見功,止於千日而可大成也。奉道者又難得中年,中年修持,先補之完備,次下手進功。始也返老還童,後即入聖超凡也。奉道者少年不悟,中年不省,或因災難而留心清靜,或因疾病而誌在希夷①。晚年修持,先論救護,次說補益。然後自小成法積功以至中成,中成法積功至於返老還童,煉形住世。而五氣不能朝元,三陽難為聚頂。脫質升仙,無緣而得成。是難得者,身中之時也。”
注釋:
(1)清靜、希夷:一般指修煉達到的極高境界,在這泛指修煉。
譯文:
呂說:“身中之時、年中之時、月中之時、日中之時,都是時間。尊師隻說身中之時為難得,又說日中之時為可惜,為什麼呢?”
鍾說:“信奉大道的人最難得的是少年。少年修持,根元完全堅固,修煉很容易見功效,千日之內就可以大功告成。信奉大道的人其次難得的是中年,中年修持,先補漏、築基,然後進一步修煉。從返老還童到入聖超凡。信奉大道的人少年時沒有悟性,中年時沒有省悟,有人是因為躲避災難才去修煉,有人是因為疾病才去修煉。老年人修持,先要討論身體的救護(避免傷病),其次要說明身體的補益(杜絕泄漏)。然後,從小成法煉起,積累功德達到中成,再修煉中成法,積累功德達到返老還童、煉形住世。如果五氣不能朝元,那麼三陽就難為聚頂。也就無緣達到脫質升仙了。所以說,最難得的是身中之時。”
疏解:
少年修持比較容易,中年修持比較困難,老年修持更加困難。人生聞道,緣份所定。聞道速修,不可遲疑。明師難遇,正法難求。良機錯過,終身遺憾。
原文:
呂曰:“身中之時固知難得矣,而日中之時可惜者,何也?”
鍾曰:“人之一日如日月之一月,如天地之一年。大道生育天地,天地分位,上下相去八萬四千裏。冬至之後,地中陽升。凡一氣十五日,上進七千裏。計一百八十日,陽升到天,太極生陰。夏至之後,天中陰降。凡一氣十五日,下進七千裏。計一百八十日,陰降到地,太極複生陽。周而複始,運行不已,而不失於道,所以長久。
運行日月,日月成形,周圍各得八百四十裏。月旦之後,六中起九。凡一日計十二時,魄中魂進七十裏。凡十五日,計一百八十時,魄中魂進八百四十裏。月望之後,九中起六。凡一日計十二時,魂中魄進七十裏。凡十五日,計一百八十時,魂中魄進八百四十裏。周而複始,運行不已,而不失於道,所以堅固。
大道長養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人之心腎,上下相遠八寸四分。陰陽升降,與天地無二等。氣中生液,液中生氣,氣液相生,與日月可同途。天地以乾坤相索,而陰陽升降,一年一交合,不失於道,一年之後有一年。日月以魂魄相生而精華往來,一月一交合,不失於道,一月之後有一月。人之交合,雖在一晝一夜,不知交會之時,又無采取之法。損時又不解補,益時又不解收。陰交時不解養陽,陽交時不解煉陰。月中不知損益,日中又無行持。過了一年無一年,過了一日無一日。當風臥濕,冒暑涉寒,不肯修持,而甘心受病,虛過時光,而端坐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