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呂曰:“天地日月之交合,年、月、日、時,可得聞乎?”
鍾曰:“凡時有四等。人壽百歲:一歲至三十乃少壯之時,三十至六十乃長大之時,六十至九十乃老耋之時,九十至百歲或一百二十歲乃衰敗之時也。是此則曰身中之時一等也。
若以十二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時,時有春、夏、秋、冬。時當春也,陰中陽半,其氣變寒為溫,乃春之時也。時當夏也,陽中有陽,其氣變溫為熱,乃夏之時也。時當秋也,陽中陰半,其氣變熱為涼,乃秋之時也。時當冬也,陰中有陰,其氣變涼為寒,乃冬之時也。是此則曰年中之時二等也。
若以律中起呂①,呂中起律,凡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辰,三千刻,一十八萬分。月旦至上弦,陰中陽半。自上弦至月望,陽中陽。自月望至下弦,陽中陰半。自下弦至晦朔,陰中陰。是此則曰月中之時三等也。
若以六十分為一刻,八刻二十分為一時,一時半為一卦。言其卦,定八方。論其正,分四位。自子至卯,陰中陽半,以太陰中起少陽。自卯至午,陽中有陽,純少陽而起太陽。自午至酉,陽中陰半,以太陽中起少陰。自酉至子,陰中有陰,純少陰而起太陰。是此則曰日中之時四等也。
難得而易失者,身中之時也;去速而來遲者,年中之月也;急如電光②,速如石火③者,日中之辰也。積日為月,積月為歲,歲月蹉跎,年光迅速。貪名求利而妄心未除,愛子憐孫而恩情又起。縱得回心向道,爭奈年老氣衰。如春雪秋花,止有時間之景;夕陽曉月,應無久遠之光。奉道之士,難得者身中之時也。
豔陽媚景,百卉芬芳。水榭危樓,清風快意。月夜閑談,雪天對飲。恣縱無窮之樂,消磨有限之時。縱得回心向道,須是疾病纏身。如破舟未濟,誰無求救之心?漏屋重完,忍絕再修之意?奉道之士,虛過少年中之時也。鄰雞未唱,而出戶嫌遲。街鼓遍聞,而歸家恨早。貪癡爭肯暫休,妄想惟憂不足。滿堂金玉,病來著甚抵擋?一眼兒孫,氣斷誰能替換?曉夜不停,世人莫悟。奉道之士,可惜者,日中時也。”
注釋:
(1)律呂:是古代用管徑相同、長短不同的竹管製成的校正樂音的器具,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呂”。後來用律呂作為音律的統稱。在此比喻陰陽的交替。時間的概念:古時候的時間概念和現在的時間概念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一年為四時(360天),一時為二節(90天),一節為三氣(45天),一氣為三候(15天),一候為五日(5天),一日為十二辰(24小時),一辰為八刻二十分,一刻為六十分。這裏的“一刻”和“分”與現在的“一刻鍾”和“分鍾”不同。現在的時間概念是:一辰為八刻鍾,一刻鍾為十五分鍾。
(2)電光:指天上的閃電光。
(3)石火:指石頭相互撞擊,出現的火花。
譯文:
呂說:“怎麼理解天地日月之交合中的年、月、日、時呢?”
鍾說:“從四個方麵理解時間。人的壽命按一百歲計算:一歲至三十歲是成長的時期,三十至六十是長大的時期,六十至九十是衰老的時期,九十至百歲或者一百二十歲是衰敗的時期。這稱為身中之時,是第一個方麵。
如果以十二個時辰為一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三氣為一節,二節為一個季節,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天,陰中陽半,氣候由寒變溫。夏天,陽中有陽,氣候由溫變熱。秋天,陽中陰半,氣候由熱變涼。冬天,陰中有陰,氣候由涼變寒。這稱為年中之時,是第二個方麵。
如果從陰陽交替的意義來說,一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時辰,三千時刻,一十八萬分鍾。從朔月至上弦月,陰中陽半。從上弦月至望月,陽中陽全。從望月至下弦月,陽中陰半。從下弦至朔月,陰中陰滿。這稱為月中之時,是第三個方麵。
如果以六十分為一刻,八刻二十分為一時(2小時),一時半為一卦(3小時)。一天可以用八卦定出八個時間段,用子卯午酉分出四個正時。從子時至卯時,陰中陽半,以太陰中起少陽。從卯時至午時,陽中有陽,純少陽而起太陽。從午時至酉時,陽中陰半,以太陽中起少陰。從酉時至子時,陰中有陰,純少陰而起太陰。這稱為日中之時,是第四個方麵。
人的一生中,最難得到並且最容易失去的是身中之時(人的壽命);迅速流逝並且遲緩而來的是年中之月;急如電光、速如石火的是日中之辰。積日為月,積月為歲,歲月蹉跎,時間像光一樣地迅速流逝。貪求名利者妄心未除,愛子憐孫者恩情又起。縱然能夠回心向道,無奈已經年老氣衰。就好比春天的雪、秋天的花,是有限的美景;傍晚的陽光、清晨的月光,是不會久遠的光景。信奉大道的人最難得到的是人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