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聲勢實在太大,“公民請願團”的名字顯然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梁士詒、段芝貴等人決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一個“全國請願聯合會”。
9月19日,全國請願聯合會在安福胡同宣告成立,推沈雲霈為會長。其他領導大致有,副會長那彥圖、張鎮芳;文牘主任謝桓武;副主任梁鴻誌、方表;會計主任阮忠樞;副主任蔣邦彥、夏仁虎,等等。
請願團體則包括:
籌安會,楊度等發起。
人力車夫代表請願會,北京人力車夫發起。
乞丐代表請願團,北京乞丐發起。
婦女請願團,安靜生所發起。
公民請願團,各省官吏用本籍公民名義組成。
籌安會請願代表團,籌安會各省代表組成。
商會請願團,北京商會馮鱗霈、上海商會周晉鏣等發起。
教育會請願團,北京梅寶璣、馬為瓏發起。
北京社政改進行會,惲毓鼎、李毓如發起。
旅滬公民請願團,陳紹唐等發起。
全國請願聯合會成立之後,立即發動各請願團體及各省、各機關向參政院遞交請願書,要求改行帝製,同時還積極組織各種請願活動。交通係有的是錢,規定凡是參加請願者,都發給參政費,價錢隨參與者的身份地位與名氣而定,總之是見者有份,參加者能少得了嗎?這聲勢又豈是當初的籌安會所能比擬?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連瞎子都看得出袁世凱複辟帝製之心不可動搖,黎元洪深恐自己被裹挾進去,趕緊辭了參政院院長,袁世凱稍作挽留之後,便改派前清貝子溥倫繼任,以酬傭其當年力勸清室退位之功。
請願聯合會立馬又給參政院上了一道請願書,要求以國民會議為解決國體的正式機構,這本是秉承袁世凱的意思——“國民請願須征求多數國民之公意”,參政院自然積極配合,趕緊開會做出議決並谘請政府於年內召開國民會議。事情眼看就要成了。
奈何有人認為國民會議是民國的約法機構,而且人數不多,代表性有限,不宜用於解決國體問題;而帝製派尤其是袁克定認為拖到年底緩不濟急,於是梁士詒等人再一次發起請願,先是做了自我批評,認為不需要召開國民會議,而要求“另設機關,征求民意”。
此時的參政院,就仿佛是一個魔術師,帝製派想要什麼,它就能變出什麼來。10月6日,魔術師變出了一個“由國民代表大會決定國體”的決議,隨即通過並由袁世凱公布了《國民代表大會選舉法》,要求各省在軍政長官監督下,加緊選舉國民代表。為了趕時間,特規定各地選舉產生的國民代表,無需來京,就地進行國體投票並選舉皇帝。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小插曲,袁克定搞的假《順天時報》露餡了。那天是袁家三小姐袁叔禎的一個丫頭回家探望父母,回來時順便買了些三小姐最愛吃的五香酥蠶豆回府,碰巧包裝紙是一整張原版的《順天時報》,三小姐無意間發現這報紙上的論調和以往看到的太不一樣,便拿去給父親看。
袁世凱當時不動聲色,等搞明白真相之後,派人把袁克定叫來,不管他如何跪地求饒,隻拿著皮鞭一頓暴打,罵他“欺父誤國”。從此之後,袁克定就失去了父親的信任,也算是咎由自取。
袁世凱終於明白了外界對複辟的觀感,可他此時哪裏還舍得放棄?於是10月20日,各地選舉依次展開,共選出1993名國民代表。這1993名代表全部都是內定或精挑細選而來,而且又由各省軍政長官親自監督,故後來的投票進行得異常順利。隻有江蘇鬧出了點不和諧——馮國璋死活不願意出席投票儀式,更遑論監督,好在經不起僚屬苦勸,他最後還是來到了現場,隻是始終鐵青著臉,一言不發,實在是大煞風景。
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投票的結果,到12月7日,全國各地投票全部完成,1993名公民代表全體讚成變更國體為君主立憲製,並一致推戴袁世凱當皇帝。
1915年12月11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召集各參政開會,在對國民代表的投票情況進行了認真細致地審核之後,決定以全國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擁立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之皇帝。
推戴書是早已準備好的,隻是自古以來,此種推戴都需“三揖三讓”,以示受者之謙恭與眾望所歸,就好像演唱會上歌手返場之前,必須要聽眾再三呼喚一樣,屬於半推半就地做作,當不得真。
所以當第一道推戴書被謝絕之後,參政院的老爺們並不氣餒,根據流程立即呈上第二道,然後樂嗬嗬地坐等再次被發還回來,誰知此時袁世凱竟然就接受了,搞得大家心裏空落落的,實在是覺得意猶未盡。
當然這是小事,重要的是袁大總統終於同意了當皇帝,大家頓覺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就該等著論功行賞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發表接受帝位的申令。袁克定唯恐夜長夢多,再三催促父親趕緊舉行登基大典,先坐上皇位再說。
因為認為複辟帝製必將導致中國內亂,列強對此事反對得很強烈,其中以日本為最。尤其是在國民代表開始選舉之後,眼看著帝製複辟進入了緊鑼密鼓時期,日、英、俄、法等國紛紛向袁世凱施加外交壓力,希望他即使要變更國體,好歹也等到歐戰結束。對此袁總是顧左右而言其他,說這事由人民來決定,自己管不著;並一味強調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對付國內的反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