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排除萬難當皇帝(1 / 3)

勢不可擋也要擋!1915年9月3日,梁啟超的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發表,一時間,洛陽紙貴,輿論沸騰。

袁世凱耳目眾多,這篇文章發表之前,他已得到消息,專門派人趕往天津,欲以20萬元購買此文,被梁啟超斷然拒絕。

該文長達萬言,針對的正是帝製問題,梁啟超嬉笑怒罵,可謂擲地有聲。文章最先發表在《京報》上,轟動一時。接著各報競相轉載,影響力越來越大,搞得袁世凱很不開心。

這樣到了9月6日,參政院開會討論各路國體更改請願書時,袁世凱特地寫了一份宣言書,派楊士琦前往,代自己宣讀。

楊士琦照本宣科,內容卻令人頗為吃驚,誰也想不到,袁世凱竟然會說出諸如“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更改國體不合時宜;國民請願須征求多數國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一類的話來,這該讓帝製派情何以堪?

不過冷靜下來一想,袁世凱其實並沒有把話說死,雖表示“更改國體不合時宜”,但仍留了一個“國民請願須征求多數國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的尾巴,追隨老袁多年的梁士詒目光如炬,知道該出重手了。

這一年來,梁士詒過得很不爽,被排擠出總統府之後,雖然通過嫡係依然掌控著自己一手創建的交通係,實惠多多,可相較於之前的呼風喚雨,畢竟風光不再,不免意興闌珊。誰知我不犯人人卻犯我,因為反對帝製,以袁克定、楊士琦、楊度為首的帝製派竟然向梁財神動了手,這背後很難說沒有袁世凱的支持。

第一波攻勢是由肅政廳發動“三次長參案”,即對陸軍次長徐樹錚、交通次長葉恭綽和財政次長張弧進行彈劾,葉恭綽和張弧都是交通係的人馬,而徐樹錚則是反對帝製更烈的段祺瑞的心腹。袁世凱毫不猶豫免了徐樹錚的職,與此同時,肅政廳又參劾津浦鐵路局局長趙慶華十大罪狀,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運動隨之展開。

梁士詒也是牛脾氣,事情都這樣了依然我行我素,對帝製表現不出絲毫感情。於是7月18日,趙慶華趙局長被撤職交平政院審理。兩天之後,葉恭綽因與趙局長一案有牽連,被勒令暫行停職。

葉恭綽是梁士詒手下的第一員大將,梁士詒以局外人身份依然能把交通係掌控自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葉恭綽這個交通次長的竭力維係。現在連葉次長都挨了當頭一棒,足可見反對勢力有多強大,決心是多麼堅定。

果然,緊接著京漢、京綏、滬寧、正太各鐵路相繼出事,加上之前的津浦路,在當時被合稱為“五路大參案”,交通係著名的“二關”——京漢鐵路局局長關賡麟、京綏鐵路局長關冕釣在這一輪首當其衝,被令離職聽審。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梁士詒無論如何也坐不住了,尤其是袁世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了一句:“參案原來有你在內,是我叫他們去掉了你那部分。”更令其如芒刺在背,無法自持,幹脆以養病為由,獨自去了西山。

生死存亡麵前,梁士詒哪裏有心情養什麼病?經和交通係要角一番磋商,充分認識到了大家一起麵臨“要頭不要臉,要臉不要頭”的兩難局麵,最後所有人達成了“不要臉”的共識,決定擁戴袁世凱當皇帝。

梁士詒既已輸誠,針對交通係的參劾也就戛然而止。梁士詒不像楊度,他是幹實事的人,懶得去搞什麼理論研究,而決定發起組織一個“公民請願團”,實實在在搞點大動靜出來。

畢竟是“財神”,又是曾經的“二總統”,梁士詒出馬,立即一呼百應,除交通係人馬之外,沈雲霈、張鎮芳、那彥圖、阮忠樞、夏壽田、梁鴻誌等政界要人紛紛加入,並推沈雲霈為會長。正在這時,署理湖北軍務的彰武上將軍段芝貴,匆匆忙忙地從武昌趕了回來。

段芝貴是袁世凱的幹兒子,和袁克定私交極好,上一年袁大公子巡視武漢,一眼相中了著名坤伶王克琴,段將軍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成功為其拉了把皮條,兩個人絕對是親如兄弟一般。

最近這段時間,楊度的籌安會搞得很歡,而湖南將軍湯薌銘更是在軍界率先勸進,致電袁世凱說:“伏望我大總統俯從民意,速下一尊,申數千年天澤定分之大義,慰億萬蒼生一心一德之歸誠。”這一切,段芝貴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生怕他們搶去了“擁戴”的頭功,所以才急急趕回北京,欲建不世之功勳。

段芝貴果然厲害,很快就串聯好了14省將軍,聯名密函袁世凱,請其速正大位。這14省將軍是:廣東龍濟光、湖北王占元、陝西陸建章、河南趙倜、山西閻錫山、雲南唐繼堯、浙江朱瑞、湖南湯薌銘、江西李純、安徽倪嗣衝、山東靳雲鵬、四川陳宦、吉林孟恩遠、黑龍江朱慶瀾。另外,沒有將軍銜但握有兵權的甘肅巡按使張廣建、察哈爾都統何宗蓮、綏遠都統潘榘楹、貴州護軍使劉顯世、福建護軍使李厚基,也都列名於後。美中不足的是,馮國璋和張勳沒有參與此事,這令袁世凱很是耿耿於懷。

段芝貴再接再厲,經老友阮忠樞穿針引線,他與公民請願團一拍即合。段將軍出手,端的是不同凡響,像朱啟鈐、雷震春、江朝宗、周自齊、袁乃寬、朱家寶、曹汝霖、陸建章、顧鼇等實力派人物紛紛應邀而來,加上梁士詒、阮忠樞、夏壽田,以及另一位重量級人物楊士琦,13個人後來也被稱作“十三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