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想不到,最先來的,竟是當頭一棒——寒雲公子袁克文作了一首七絕,全文如下:
乍著微棉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落驕陽黯九城。
駒隙存身爭一瞬,蛩聲警夜欲三更。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
最後兩句,反對父親稱帝的意思非常明確。該詩一經流出,袁克定勃然大怒,在征得袁世凱同意之後,便將弟弟關在了北海,不許再和外界來往。
除此之外一切都很順利,最令大家感到興奮的是,古德諾博士居然寫了一篇煌煌大作,從理論上給予了帝製以莫大的肯定。
古德諾是袁世凱的同齡人,1859年生於紐約,是當時全世界最權威的憲政理論大家,本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院長,後經其學生、總統府機要秘書顧維鈞及王寵惠等人引薦,成為民國大總統的憲法顧問。袁世凱給他開出的年薪是25000元,即使在美國本土,當時也算是絕對的高薪。
憲法顧問幹了不到一年,1913年5月,古博士又接到了霍普金斯大學的聘書,請他回國擔任校長。袁世凱很大度,同意他同時兼任兩職,古博士遂於1914年8月回國。回國不久,在民國首屆國會修憲之時,古博士給袁世凱寄來一份古德諾版《憲法草案》,主要內容是:當前國會議員權力過大,而總統形同虛設,推行如此的責任內閣,實際是一種國會獨裁,並不符合“三權分立”的精神,於中國絕無好處。而以中國之大,局勢之不穩,最應實行的,是如美國一樣的總統製,甚至該由中央集權。
袁世凱等人所炮製的《中華民國約法》,恰好很符合古德諾的主張,因此《約法》出爐之後,古博士大為讚賞,並在美國政治學會年會上做了關於中國憲政改革的主題演講,對民國新約法改行總統製拍手叫好。
古德諾這麼做,其實和他最初的態度一樣,更多的隻是站在一個純學術研究的立場,隻是因為觀點相近,袁世凱仍是對其推崇有加。這樣一個對老袁有影響力的人物,帝製派們豈肯輕易放過?便說動袁世凱,趁這年暑假老古回到中國,請他就世界主要國家現行國體、及共和與帝製之優劣做一文章,以供民國政府推行憲政之參考。
古德諾在華時間不長,卻早已成為一個中國通,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宗教、醫學、漢字等,都曾著文論述,如今要寫這麼一篇文章,自不是什麼難事,沒多久他就交出了一篇《共和與君主論》。這一天,是1915年8月3日。
拿到此文章,袁世凱立即命法製局參事林步隨將之譯成中文,隨後送交類似於機關報的《亞細亞報》發表。
文章很長,其觀點也是見仁見智,我們在此就不摘錄原文了,讀者若是對之感興趣,可自行找譯稿來看。
古德諾認為,這個世界本無絕對的好製度和壞製度,君主、共和各有所長,也各有所適,比如英國搞君主立憲、美國搞共和,就都搞得不錯。而以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條件來看,選擇君主立憲更合適一些;若實行共和政體,則必須加重行政部門的權力,如法國般突出議會的權力絕不可行。而對於恢複帝製,古德諾設定了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全體國民以及列強的認可;二是要解決好帝位的繼承問題。
帝製派們對這篇文章沒多少興趣,他們在乎的,隻是其中一句“中國搞君主立憲更合適一些”。這是斷章取義,問題是他們本來就是要斷章取義。這下子,古德諾的麻煩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