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樣才能做好一個領導呢?

第一,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結構。

領導,往往被人們認為是有“權”之人,這是事實。但作為領導本人必須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結構,否則,就會出現不能夠正確對待權力的現象。領導科學告訴我們,領導的權力起碼由三種權力構成,即職位權、威望權和專長權,也即“給我的權力和我自己的權力”。其中職位權是組織“給我的權力”,人們習慣比喻為“半張紙飄下來的”(即半張紙任命,半張紙在組織部門存根)。準確地說是“組織”相信你,授予你權力。而威望權和專長權是屬於你自己的權力,如何在員工中樹立威望,如何在業務上不斷學習和提高,真正成為知識型的領導,要靠你自己修行。

第二,用精神統領下屬。

人總得有一點精神。人是為一種精神而活著。任何一個單位的領導,如果自己都沒有一種值得下屬敬佩的精神,很難想像其下屬的精神狀態。一個單位的領導應成為本單位一架功力最大的發動機,是一個單位的精神支柱,要不斷地去鼓舞下屬的士氣,自己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開拓精神、進取精神,最為關鍵的時刻要有獻身精神。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認為,領導要善於為下屬描繪本組織的願景,提出一個催人奮進的目標,並指引下屬去為之而努力。

第三,用思路指導人。

領導是設計師、是下屬的導師,要能夠以明確的思路指導下屬去行動。

第四,用製度約束人。

製度安排是帶領下屬開展各項工作的“遊戲規則”。人人都知道,沒有遊戲規則的遊戲是沒有趣味的。任何一個單位,基本製度不健全,就很難在各項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績。一個好領導是善於應用製度來約束人的,建立科學的管理製度,不僅是管理好自己的重要方略,也是統領下屬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同時也是減輕領導壓力的最好辦法,領導不要為解決內部的混亂而煞費苦心,也不要為“麵子”問題而大傷腦筋,“製度無情”替代了“領導無情”,也便於處理好管理中的“製度嚴格性”與“管理的人情味”之間的關係。

第五,滿足需要以激勵人。

無論什麼人,生存在社會上,就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需要。滿足他的某種需要,就能夠調動其積極性。領導的藝術性之一就是善於激勵人,用願景(美好願望和遠景)激勵,使人感到有“奔頭”;用正確評判激勵,使人感到很公平;用榜樣激勵,使人感到有參照係;用榮譽激勵,使人感到受到尊重;用逆反激勵,使人感到有壓力;用許諾激勵,使人感到一諾千金的分量;用物質激勵,使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用感情激勵,使人感到溫暖;用晉升激勵,使人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危機激勵,使人居安思危求奮進。

做個好領導,要有哲學思維,善於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但若不能夠用辯證的方法處理問題,弄得不好就會使人認為“對的也是錯的,錯的也是對的”,處理問題必須有清晰的是非觀,要明確表達誰是誰非。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能夠真正將正確的決策貫徹到位,要善於運用領導藝術,為自己所在的單位明確工作和發展方向,提出戰略構想,善於聯合下屬,強化合作,不斷激勵和鼓舞下屬努力工作,能夠清晰地總結成績,看到工作和發展中的不足,提出新的奮鬥目標,並帶領下屬一道去為新的目標實現而奮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