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現實的磨難,人變得圓滑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因為人性是自私的,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放棄美好的理想,拋棄道德的束縛,杜絕秉公辦事的念頭,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同樣,在圓滑成風的清朝官場上,一些本來是剛直耿介的有為官吏,也由於腐朽勢力和腐朽風氣的包圍、浸染而奉行起了圓滑模棱的官訣,由“方”變“圓”,成為圓滑世故的庸俗官吏。

張集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鹹豐七年,張集馨出任甘肅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皇上特簡外放的知遇之恩,使他任職後很有點勤政執法的銳氣。但幹了不到一年,他就給自己定下一條遇事要“不露圭角”的守則,並在衙署裏掛上了一副自撰的對聯,作為座右銘:“讀聖賢書,初心不負;用黃老術,唾麵自幹。”棱角全無了。

張集馨的秉公辦事的精神哪裏去了呢?他的棱角讓誰磨去了呢?是讓官場中的腐朽勢力磨去的。這個腐朽勢力,一是他的頂頭上司,一是他身邊的關係網。張集馨的頂頭上司是兼管甘肅巡撫事的陝甘總督樂斌。此人是個八旗子弟,不但昏庸無能,而且心術不正。張集馨在他手下任職,既難以秉公辦事,更不能有所作為,還經常受到他的指責。張集馨為了製止省裏一些官僚到官錢鋪賒賬不還的貪汙行為,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就到樂斌麵前告黑狀。樂斌不但不判明是非,賞善罰惡,反而輕信誣告,指責張集馨。張集馨非常失望,銳氣大挫。有的官員貪汙被張集馨查出來了,但案子涉及樂斌,難以深究,張集馨“隻好模棱”。

張集馨身邊的關係網,是以樂斌為中心的一群狐朋狗黨糾結在一起織成的。什麼結拜兄弟、姻親同鄉、門生故吏、心腹幸奴,好多複雜的封建關係,都在這張關係網上盤根錯節地交織著。張集馨在處理公務時,經常能感到這張關係網的魔力:常常是辦一件事,多方掣肘;觸動一個人,群起而護之。張集馨不在這個圈子裏,處境就非常孤立,而且時時受到這張關係網的威脅。他在日記裏寫道:“餘孤立其間,刻刻危懼”,“決意引退,避其逆鋒”。正是在這種心境之下,他給自己定下了“不露圭角”的守則,掛起了那副“用黃老術,唾麵自幹”的對聯。就這樣,張集馨由一個正直耿介之士,逐漸變成一個平庸、圓滑的官吏。

在現在的一些企業中,也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就是不少清正廉潔、秉公辦事、求真務實的管理者,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支持,反而備受冷落、孤立和排擠。誰秉公辦事,誰就很可能得罪一些人,甚至會得罪與自己關係比較密切或有一定“身份”的人。對於那些來自上麵的“條子”、“電話”,如不遵照執行,有的人就不高興,認為你不給“麵子”,接著就有“小鞋”等著你。

所以說,圓滑容易秉公難。那麼,管理者麵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應該何去何從呢?

清正廉潔、秉公辦事的管理者,更多的是為了整個團隊的利益。而那些不幹實事、精於跑官要官的人,為了抬高自己,往往會不擇手段地貶低、排擠、打擊其他人,使他們的工作時常陷入欲幹不能、欲罷不忍的境地。這種“秉公難”的現象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嚴重影響管理隊伍的素質,影響企業的形象,削弱企業的戰鬥力。

作為一個稟性正直的管理者,要力爭做到凡事權衡利害,決不感情用事,努力達到內方外圓的境界。要知道一個外圓內方的人,不但潔身自好,還處世練達。他們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因為聰明強幹,而又鋒芒不露,喜怒不形於色,所以四平八穩,八麵玲瓏,在複雜的人際、利益關係中,亦往往遊刃有餘。在大廈將傾之際,內方外圓的人會和內外兼方的人共同構成支撐瀕危建築的梁柱。洞明世事的諸葛亮、謙虛自律的曾國藩,是當代管理者要學習的典範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