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是生物進化法則注入人血脈的一種本能,每個人因為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使然,都想超越對方,贏得勝利,便想方設法打壓對方,因而目光短淺,沒有了共贏的概念。但是,兩虎相爭不知退讓就會兩敗俱傷。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也是這個道理,在一個容量一定的市場空間裏生存,特別是同一個城市裏的同行公司之間,隻有運用“避讓共贏”這個法則,方能越做越大。

關於“競爭容易共贏難”這個話題,咱們就從一則故事說起吧:從前,有兩隻小羊在一個很窄的獨木橋上相遇了,它們誰也不讓誰,就開始抵頭決勝負,結果最後它們都掉到橋下的河裏了。這個故事其實多少反映了一些中國人爭強好勝、不肯遷就退讓的競爭之心。

這則故事要告訴人們的道理簡單而又淳樸,那就是,要學會適當地避讓方能共贏,並達到各自的目的,否則就會兩敗俱傷。在市場中的競爭,也是這個道理,在一個容量一定的市場空間裏生存,特別是同一個城市裏的公司之間,要學會“避讓共贏”這個法則。

但爭強好勝之心卻在根本上無法避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競爭是生物進化法則注入人血脈的一種本能。到了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知識和技能的激增與強化,這種本能的潛質在人們身上變成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一種心理特質,因而也成為文明人類所追求的一種能力品質,造成了競爭局麵容易形成的狀況。每個人因為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使然,都想超越對方,贏得勝利,便想方設法打壓對方,因而目光短淺,沒有了共贏的概念。

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去會見秦昭襄王,藺相如隨同左右,澠池會上,藺相如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膽略,保全了趙惠文王和國家的麵子不受秦王屈辱,立了大功。趙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隻是憑借一點口舌的功勞,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藺相如聽說後,就稱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真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麵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麵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倆人在。要是我們倆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乘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讓我,我實在慚愧。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打這以後,倆人就做了知心朋友,結成生死之交,也在曆史上留下了一段“將相和”的千古佳話。想想看,如果藺相如也和廉頗一樣愛麵子,和人鬥氣爭強好勝,不肯居於人下,那麼趙國也就會更快地亡國,更不會成為“宰相肚裏能撐船”的典範而名垂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