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這樣君主的臣子,你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和高位,不戰戰兢兢、盡職盡責能成麼?雍正帝手下大臣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了。

而從現代組織角度看,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其實也是壓力管理的手段,如業績考核、末位淘汰等,都會讓員工產生壓力。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畢波認為:“很多時候壓力是來自管理上的、有意識的傳導。 比如IT行業整體不景氣,而上市公司又麵臨著股東的壓力,你要在這個行業裏生存下來,必須麵對很大的挑戰。企業業績目標一旦確定,從上到下一層層的任務目標分解,其實也就把壓力進行了分解和傳遞。這種壓力對於管理來講,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 必要的”。

雖然人才可以逼出來,越多的挑戰,越能加速逼迫一個人成為有用的人才,但是就好像小樹苗一樣,開始的時候總要小心嗬護,因此,領導者在施壓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靈活變通,逐步訓練下屬。開始的時候授小權,漸漸地讓人才得到磨練,一旦時機成熟,就把權利在最關鍵的時候授給他,讓他在危機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以此來磨練他們,以便使他們更快速地成長起來,早日成為可用之才。否則,施壓不但調動不了下屬的積極性,反而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成為其發展的障礙。

所以,施壓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員工解壓,但在實際管理中,往往是施壓容易解壓難。隨著現代競爭的激烈和擇業的殘酷,一些管理者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地把企業壓力轉嫁給員工,並采取各種措施增大其工作量,讓員工滿負荷工作,不能承受的便被淘汰,總以為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恨不得一個人當十個人使,以減少公司成本開支,對員工的壓力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因此,員工終日惶恐不安,拚命工作,生怕被解聘,壓力越來越大。這種讓員工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工作的行為,無疑於殺雞取卵,得不償失,令其工作效率低下。

目前,職業壓力為企業、為員工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據業內人士初步估計,我國每年因職業壓力給企業帶來的損失至少在上億元。因此,如何進行壓力管理,為員工解壓,便成了聚攏越來越多管理人員目光的熱門話題;而如何優化員工的工作方式,創建寬鬆、自由、高效的工作環境,則成為企業壓力管理急需用創新性思維來探討、研究的重要問題。

有一個壓力管理的小故事:培訓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後問台下的聽眾:“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是半斤,有人說是一斤,講師則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鍾,誰都能夠;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覺得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著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後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應該將承擔的壓力,在一段時間後適時地放下並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張弛有道,一切方得長遠。睿智的管理者深諳這個道理,也將為員工適當解壓當做自己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那麼,企業和個人該怎麼解壓呢?

企業要想解壓,“關鍵是要找對人,喜歡壓力與挑戰的人,在任何壓力麵前都會遊刃有餘。”某跨國公司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餘波先生說:“我們尋找的是那些有高度事業心,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能適應創新環境與快節奏工作的人。”當然,與此同時,製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創造開放、公正的溝通環境,營造一種相互真誠關心的企業氛圍,對於企業解壓也是必需的。

個人解壓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去旅遊放鬆,可以加強體能鍛煉,可以尋求親朋的情感關懷,還可以學習一些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等等。方法多種多樣,根本原則有一條:“要麼改變你的處境,要麼改變你對處境的反應,要麼改變你看處境的方式”。

總之,適當地施壓是調動員工積極性、推動其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其關鍵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在員工能承受的範圍內。否則,過猶不及,就會成了員工的惡夢和造成公司的損失。因此,施壓的同時,還要注意創造條件為員工解壓,讓其輕鬆高效地工作,從而為公司創造效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