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盡管烽火遍地的情形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造成的,他們卻相繼被殺害。吳廣率軍圍攻滎陽不下,陳勝另派周文為將軍率領義軍主力進攻關中,秦二世胡亥急命少府章邯迎戰。義軍由於缺乏作戰經驗,又孤軍深入,接連受挫,周文自殺。圍攻滎陽的吳廣也被部將田臧假借陳勝之命殺死。不久,章邯以優勢兵力猛攻陳縣,陳勝率軍奮勇迎戰,失利後退至下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城父集),被莊賈殺害。這樣,陳勝吳廣所造之勢被劉邦、項羽利用,成就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帝王、一個霸王。
同樣下場的造勢者還有很多。例如黃巢、例如張角三兄弟、例如李自成……他們煞費苦心、費盡心思、殫精竭慮、絞盡腦汁用半生、大半生、甚至一生營造出來的局勢,最後卻加上性命作為禮物一起送給了那些乘勢者們。
有人說,對於生於亂世之個人而言,其可供選擇之途不外乎三端:其一,審時度勢,利用社會巨變的時機,上下其手,翻雲覆雨,攫取榮華富貴,此所謂乘勢之人;其二,隨波逐流,甘於平凡,或者走向隱逸,將個人沉溺於大眾之中,既不乘時取利,亦不獨標異幟,一切以生存為目標,此所謂順勢之人;其三,獨立異行,不媚俗,不苟且,以思想與主義自守,堅持獨立自由的個體意誌,此所謂逆勢之人。
事實上,麵對越來越開放的市場,有許多企業家乘勢而起,也有越來越多的造勢者湧現,現代企業花樣翻新的造勢活動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明星廣告、名人訪談、賽事冠名,還有鋪天蓋地的廣告、新聞報道、媒體宣傳……在市場的大舞台上,永遠有主角,但總是不斷換麵孔演出。要站在舞台上不容易,要永遠站在後台上更困難。每一個時期,誰都很難斷定舞台上的某人是永遠,還是一時。也就是說,時空的因緣際會讓有些人上台了,這是機會。但是,有多少人在審視這些成功時,清楚地看到哪個人是造勢者,哪個人是乘勢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企業的變革之中,造勢者和乘勢者有著高下之分,在商場上,造勢者比乘勢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發揮餘地。
以亂世之行為行之於治世,可謂為“造勢”。此種“造勢”之人,遠遠高於前之所謂“乘勢”之人,不論其勇氣、膽略、智能,還是其所取得之成就,以及得享之榮華富貴。這樣看來,“造勢”者大成,“乘勢”者小成,“順勢”者存,“逆勢”者亡,此為萬世不易之理,更應為當代管理者借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