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劃分部門。單一地按照區域地域、業務職能、客戶群落……產品或產品係列等來劃分部門,在企業裏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前的IBM也不例外。但是近七八年以來,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陣組織。也就是說,IBM公司把多種劃分部門的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其組織結構形成了“活著的”立體網絡——多維矩陣。IBM既按地域分區,如亞太區、中國區、華南區等;又按產品體係劃分事業部,如PC、服務器、軟件等事業部;既按照銀行、電信、中小企業等行業劃分;也有按照銷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職能劃分;等等,所有這些縱橫交錯的部門劃分有機地結合成為一體。從舊金山到香港,再從廣州到北京;從普通員工提到一線經理,再提升到現在做三線經理;從一般的產品營銷,到逐步專注於服務器產品,再到AS/400產品經理,員工們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維矩陣”中不斷移動,不斷提升……IBM的矩陣組織是一個很特別的環境,在這個矩陣環境中,員工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於這個矩陣中的某一位員工而言,他既可以是IBM大中華區的一員,又可以是IBM公司AS/400產品體係中的一員,當然還可以按照另外的標準把他劃分在其他的部門裏。
矩陣組織能夠彌補對企業進行單一劃分帶來的不足,把各種企業劃分的好處充分發揮出來。
但是,在IBM矩陣內部的變化還是很快的。中間層的經理人員差不多一兩年就要變換工作,或者變換老板,變換下屬,這樣就促使整個組織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向前發展。矩陣組織結構是有機的,既能夠保證穩定地發展,又能保證組織內部的變化和創新。所以,IBM公司常常流傳著一句話:換掉了誰企業也無所謂。
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麵麵俱到,即使是我們常說的“全才”,那也是相對的。中國的管理者總是將人才進行合理的搭配,並把他們放在最合適的地方,互補互足,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協作,通過這樣合理的組織結構來彌補人才上的不足,以求達到最佳的群體效應……
古今中外,有人的地方就有衝突,有衝突就要有人解決。西方人通常把精力放在解決人與自然的衝突上,通過不斷的創新發明來戰勝自然,從而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而很多人則好與人鬥,常常要麵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解決的方式不是競爭,而是“和”,以“和”為手段,來調節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武則天在位時,狄仁傑和婁師德同朝為相,二人都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深得武則天的重用……可是二人宿有矛盾,在武皇麵前倒還和氣,可一下了朝就仿佛仇家,常有衝突。武則天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的確啊,這個問題要是解決不好,自己的左右手打起架來,左右腿也不會閑著啊,自己這張臉打青了腫了還是小事,萬一弄出個內傷來,整個朝廷不就亂了套嘛,朝廷癱瘓了,還怎麼治理國家啊!
武則天心裏雖然急,可是並沒有讓自己一下子陷入二人的具體矛盾之中,而是超脫物外,從不評論誰是誰非,暗自琢磨矛盾產生的原因。後來武則天發現,問題的症結在於狄仁傑太恃才傲物,根本看不起婁師德,總是想方設法地排斥他。婁師德雖多番忍讓,旁人都替他打抱不平,他自己心裏自然也是打著結,通暢不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中國人最看中一個“和”字,國家國家,既是國,又是家,自然也是和和順順才是上策。我們來看看武則天是怎麼把這個結給理順的。
一天,武則天把狄仁傑找來,問他:“朕很重用你,任你為相,你知道是為什麼嗎?”狄仁傑不以為然地說:“我是以自己的能力和學識來晉取官爵的,不像有的人是依靠奉承拍馬屁而當官的!”武則天微微一笑,說:“可是朕原來也不了解你的德行和才識啊!你之所以官至宰相,是因為有人向我大力推薦你。”狄仁傑很奇怪,說道:“我從來沒聽說過這件事……不知道是在下的哪位好友如此看中臣,我一定要好好謝謝他,以報知遇之恩!”“當初是婁師德多次向朕鼎力推薦,說你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剛正不阿,堪擔大任,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朕這才下定決心委你重任的,婁師德不愧是朕的伯樂啊!”說完,武則天命令左右拿來大臣們奏折的箱子,從裏麵找出了十幾本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折給狄仁傑看。
狄仁傑一一仔細閱讀,不禁汗顏。他很後悔自己剛才恃才傲物而說的話,為自己以前對婁師德懷有成見感到非常內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武則天從他的表情中,已看出他慚愧的心思……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不禁會心一笑。
此後,狄仁傑見了人就常說:“沒想到婁師德不但不念舊隙,反而推薦我為官,從未對我透露過一點不滿,以前都是我太目中無人了!沒有他,我也不會這麼快就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說起來他應該是我的恩人啊,沒有他這個伯樂……再好的馬也隻是用來馱貨而已!”這些話傳到婁師德那裏,從前的委屈也都全沒了,氣也武則天像就自然通順了。從此兩人齊心協力,共同為朝廷出力,為一代聖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人的地方就有物,有物就必然有利,有利就會有衝突,普通人常做的是在衝突之中保存自己,擊垮對手,最大限度的獲得利,他們是矛盾的參與者。管理者要做的是及時發現衝突,調和衝突,化解衝突,防止衝突激化而給整體造成損失。衝突解決得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生命。
中法合資的廣州標誌汽車公司在合資幾年後意外宣告解散,原因既不是資金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外雙方在價值觀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以至於矛盾重重,再也合作不下去,最後隻好各奔東西。還有一家中日合資企業,日方的管理人員與中方管理人員向來不和,經常發生爭執,有一次差點導致了員工罷工!其實原因並不是什麼大事情,僅僅是因為下班鈴響了,日方管理者認為再加班10分鍾,事情就能全部做完了,不明白為什麼今天能做完的事一定要拖到明天去做。而中方員工卻非要下班不可……這樣一來不但惹了日本人,中國人也急了,高呼著:“小鬼子又來了!”
其實這隻是一點點小事,中華兒女向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怎麼會去計較這10分鍾的工作呢?關鍵在於這種矛盾由來已久,長期得不到解決,最後激化,10分鍾隻不過是個導火索……假使雙方高層管理者都能洞察這種矛盾,經常的溝通,妥善的處理,也不會演化到要罷工的地步,真的罷了工,損失的還是企業啊!
中國足球隊在隊員基本功沒有大的提高,戰術意識也沒有真正的突破進展的情況下,為什麼能夠破天荒地打進世界杯?眾所周知,國家隊內有兩員大將宿有恩怨,看看人家米盧是怎麼做的。米盧很明確的告訴他們:“你們倆可以不是朋友,但隻要你們倆上了球場,彼此就是合作夥伴,必須把分歧擱在一邊。你們要學會與沒有感情,甚至是感情對立的搭檔合作。”
米盧就好比是一個CEO,中國的足球隊隊員就是他企業的員工。或許他沒能徹底地解決這二人的私人恩怨,可是起碼在球場上,足球隊這個企業在運轉時不存在一點點的私人恩怨,所以中國足球成功了。
西方的人際關係相對比較好把握,合則合,不合則不合,即使不合,也隻是私下的恩怨,不會帶到工作中去。但是一旦出現人際關係衝突的問題,往往也容易忽視,從而導致不良的後果。中國的人際關係雖然比較複雜,性格多含蓄,有的真合,有的真不合,有的麵合心不合,有的心合麵不合,這些人際關係在工作中有時甚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好在大多中國的管理者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一是善於發現衝突,二是常置身事外,站得比一般人更高一些,然後再以“和”為手段,解決衝突,化幹戈為玉帛,創造了一個和諧的環境,使得企業能夠正常高效地運轉。
中國的領導者有的看上去好像總是高高在上,威嚴之極。其實在領導者的心裏,他們總是在努力營造著一種更加輕鬆的氛圍,畢竟人的潛力隻有在輕鬆的環境中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國事就是家事,那麼自然要使部下們盡量在家的氛圍中出謀劃策,為國盡力了。於是中國的領導者放下架子,走到下屬中去,以盡量平等的姿態營造出一種溫馨的家庭氛圍,給予他們家庭式的關懷。
五代十國後期,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年少的柴宗訓無力趙匡胤像駕馭政局,不少人趁機密謀策劃政變。趙匡胤在石守信、王審琦、劉廷讓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陳橋兵變”,奪得了皇位。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認為經常和大臣們聯絡感情,可以幫他坐穩江山,所以在位的16年中,他經常微服出行,私訪臣子。
趙普是趙匡胤在攻下南唐軍事重鎮滁州後結識的,趙匡胤深為趙普的為人和學識所打動,就把他召入幕府,成為自己的第一謀士。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年,就提拔他做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天趙普退朝回來時天已很晚,大雪紛飛,北風怒號,趙普畏懼天寒,就早點上床休息了。
快到半夜時,忽聽見仆人在門外叫他,說是有客人要見他。趙普睡得正香,就讓仆人告訴那人明天再來。仆人出去一會,又進來說那人讓他親自出去,一看就知道了。趙普清醒了些,感覺有些蹊蹺,就穿好衣服出門去看看來人究竟是誰。雪下得很大,他來到門口,正看見一個人身披狐裘大衣,身材偉岸,借著燈光一看,竟然是皇上趙匡胤。那人說:“宰相睡得好香啊!”趙普嚇得“撲通”一聲跪在雪地裏,慌忙說道:“罪臣不知皇帝來此,未曾遠迎,請皇上治罪!”趙匡胤扶起趙普,兩個人一起往屋裏走,趙匡胤邊走邊說:“我還約了皇弟匡義,他馬上就到了。”這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晉王趙匡義踏雪而來。君臣三人落座以後……趙普以為趙匡胤會說出什麼國家大事來商量,不料,趙匡胤卻笑著說:“如此寒冷天氣,要是有羊羔肉來烤,再喝上幾杯美酒,就不懼怕寒冷了。愛卿家可有此物啊?”趙普趕緊命人燒起炭火,拿來美酒,與皇上對飲。
酒喝了一半,趙普見趙匡胤興致不錯,就小心翼翼地說:“深夜天寒,陛下怎麼還有興致來臣家呢?”趙匡胤放下酒杯,說道:“唉,我睡不著啊!我這一榻之外,都是別人的地方,所以才來找愛卿你說說話。”趙普心中十分感動,立即說道:“是不是北漢、契丹、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和荊南這些邊患?現在中原已定,正是南征北伐的時機,陛下打算怎樣出兵呢?”趙匡胤說:“我想先拿下北漢的都城太原。”趙普沉思了一下,說:“太原是北方要塞,扼西北要衝,如果我們攻下太原,吞並北漢,那麼契丹的邊患就壓在了我們肩上。不如先取他國,留著北漢替我們抵當契丹呢”。旁邊的趙匡義大笑著說:“宰相果然高見。皇兄曾經和我談過,自五代以來,連年戰火不息,國庫空虛。我們如果先打下巴蜀、江南等地區,那我們的收入就會源源不斷了。 北漢和契丹接壤,可留下它作我們的北方屏障,等我們國家富強了,再拿掉它也不遲。當年周世宗手下大臣王樸曾獻計說先南後北可定天下。可惜王樸已經死了,所以皇兄特來問你。你的計劃極有見地,看來隻要我們君臣同心,天下可以平定了!”趙普聽到這話,趕緊說:“皇上英明神武,又能對臣坦誠相見,臣自當竭力而為……”果然,趙匡胤按照這個計劃平定了江南。
對自己經常微服私訪之事,趙匡胤曾對趙普說過:“朕年輕的時候就愛交朋友,常去別人家做客。現在微服私訪,倒不是為了查看大臣們的行為,如果想查看你們,朕就不用親自出來了。朝上是君臣,下殿是手足,朕這樣做不過是想和你們多加親近罷了,不要多慮埃”
不隻是趙普,幾乎朝中所有的親信大臣,趙匡胤都曾親自微服私訪過,人人都對他心存感激……終宋太祖之世,沒有一個親信大臣變心叛亂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自古以來,君臣關係都是一個讓曆代統治者很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讓臣子們忠心為自己效力呢?自己和臣子之間要保持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太近了,感覺有失皇帝的尊嚴;太遠了……臣子們尤其是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就會有怨氣,難免不會沒有異心。宋太祖趙匡胤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經常到大臣家微服私訪,嘮家常,在無形中營造了一種家庭式的溫馨氛圍,感受到隻有在家裏才有的關懷,這不僅融洽了君臣關係,更激發了下屬的潛能。日立公司把“婚姻介紹所”搬到公司裏麵來,其目的也正是在此。
在日立公司,老板很重視員工的婚姻大事,他在公司內就設立了一個專門為員工架設“鵲橋”的“婚姻介紹所”。一個新員工進入公司,可以把自己的學曆、愛好、家庭背景、身高、體重等資料輸入“鵲橋”電腦網絡。當某名員工遞上求偶申請書,他(或她)便有權調閱電腦檔案,申請者往往利用休息日坐在沙發上慢慢地、仔細地翻閱這些檔案,直到找到滿意的對象為止。一旦他被選中,聯係人會將挑選方的一切資料寄給被選方,被選方如果同意見麵……公司就安排雙方約會。約會後雙方都必須向聯係人報告對對方的看法。日立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管理人員說:由於日本人工作緊張,職員很少有時間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我們很樂意為他們幫這個忙。另一方麵,這樣做還能起到穩定員工、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作用。日立公司讓它們的員工覺得,公司就是他們的家,他們就是家庭裏的一分子,公司會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懷。
現今有些管理者很有才華和能力,可是卻不懂得關心體貼下屬,對下屬疾言厲色,結果弄得員工十分反感。雖然當麵不敢反抗,背後卻大發牢騷。由於氣不順,做起工作來,自然就無精打采,沒有成效。中國的管理者總是努力和下屬建立起一種和諧融洽、團結友愛的關係,他們首先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官架子,擺正位置,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打交道,平等相處,就像是一家人一樣,讓他們充分的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誰還不會為自己的家庭賣力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