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房地產在這輪危機中是“主犯”,其餘產業或是受累者,或者是“從犯”,但是比起它們的慘狀,房地產的跌幅相對溫和很多,作為主犯反倒能“獨善其身”。
這看起來不公平,道理卻很簡單,英文說房產是RealEstate,直譯為實產,即不動產。公司可以破產消失,股價可以蒸發,但是房子不會跑掉,永遠占在那裏,可以住,可以收房租,永遠有使用價值、商業價值。
有大量投資者這時趁機入市,在低價位購進房產。我也對朋友說,這是多年不遇的逆風入市的好時機。因為房產的使用價值和穩定增長的特點,可以預期房價上升的周期還將到來。
多數熱點地區,如加州、紐約州等,一兩年後便開始大幅回升。即便前麵還有幾百萬套止贖銀行屋低價或平價入市。如舊金山灣區、矽穀聖荷西等城市一些地區的房價,僅僅在2010年上半年,便回彈50%,使許多等待更便宜買賣的觀望買家再次追之不及,痛失良機。
再看中國就更明顯。
先看價格和點位:
2008年—2010年,中國股市經曆了又一輪驚心動魄的“過山車”。上證峰值到6600點上下,低穀為1700點上下,相差3倍。
而同期的房價下挫最多5%,上漲則成倍數。
再看盈虧統計數字:
70%~90%的股民是賠錢的,即便是在牛市期。
而在房產投資上賠錢的,幾乎形不成值得統計數字,哪怕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可見兩者風險差異巨大。
正如股票投資,低買高賣才能賺錢。但是股票流動性、風險性、由企業經營決定的偶然性更大。即使底價買入,也可能是終將賠光的垃圾股。相比之下,房產的價值要物化得多,無論如何也不會“賠光”。
房子能住,股票不能住,因而房產投資更實用
而朱梅穎說的話裏還有這樣一層更基本的意思:
對普通家庭來說,你可以有兩種選擇,買股票或買房產。
股票可以有升降,但是不能供你居住,或沒有房租收入。
而不管怎樣,你和你的家庭都需要住房,沒有自己的產權房,也要付房租。有了產權房,房租就省了,或者是轉為投資積累了。
因而房地產投資,尤其是家庭購買第一套產權房,是經濟上十分合算的事。
世界曆史房價都在漲
在世界範圍內,不論在哪個洲,哪個國家,從長遠看,房地產都在持續升值。原因很簡單:世界人口在不斷增長,土地和生存居住空間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將越來越珍貴。
股市一旦降溫,房產會減價嗎?
不一定,因為這是兩個彼此關聯卻相對獨立的市常
2005年,美國《新聞周刊》等,都以封麵故事的形式,大篇幅報道了房地產價值的持續上升給美國數千萬家庭帶來的滾滾財富。文章中指出,“9?11”等打擊可能給經濟降溫,給股市潑冷水,卻不能阻止房地產的每年持續雙位數遞增。而股市和其他投資的不被看好,使大量投資人將資金轉投入更穩定增值的房地產
市場,造成經濟轉冷,而房地產卻一路升溫的強反差景象。
房產投資是千萬、億萬富翁的最佳溫床
現在,經過連續多年的持續大幅增長,不論朱梅穎公司業績如何,她房產的總值應該已經有天文數字。
而我們不論看美國、歐洲,台灣還是香港,所有占有大片土地房產者,如龐普(紐約億萬富翁)、李嘉誠,在長期的經濟波動周期中,都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其財富總量的增長,勢不可當。
房市的波動周期比股市更“好看”
在中國前些年房產價格大漲中,股市持續升溫的作用很明顯。因為老百姓掙錢了,許多去買房子。股市好引起房市好,這是無疑的。
但是股市不好,不一定房市不好。有時甚至是股市不太好,房市反而好。
例如2007年5月30日中國股市大震蕩後,我問了許多房地產經紀人,他們說生意突然忙了。因為許多人在股市上賺了錢,股市一波動,他們會把錢投向更穩定的房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