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洪升,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人。他生於順治二年,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早年生活條件優裕。曾隨陸繁紹、毛先舒、朱之京等一些心懷明朝的人受業,思想也頗受他們的影響。洪升青年時熱衷功名,二十三歲就成為北京國子監監生,但此後輾轉京都十幾年,都未取得功名。康熙二十七年,洪升經過十年的苦心孤詣完成《長生殿》,這部悲劇上演後引起極大的轟動,”一時朱門綺席,酒社歌樓,非此曲不奏,纏頭為之增份。“但在劇本寫成後的第二年,因在佟皇後國喪期內上演,洪升被革去監生的稱號。不久,洪升帶全家回到故鄉杭州,晚年寄情山水。康熙四十四年,他出遊南京,歸來途經烏鎮,酒後落水而死,享年六十六歲。相傳洪升的戲曲作品有九種,現保存下來的隻有《長生殿》和《四嬋娟》,此外還有《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三種詩集。
洪升寫《長生殿》曾前後三次易稿,初稿名為《沉香亭》,是“偶感李白之遇”,抒寫個人懷才不遇,感歎身世飄零;二稿為《舞霓裳》,寫李沁輔助肅宗中興唐朝的故事;三稿即為《長生殿》,專寫唐明皇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釵盒情緣。天寶初年,四海升平,唐玄宗倦於朝政,開始廣選美女。楊玉環於此時進入後宮,深受明皇喜愛,冊封為貴妃,並得到專寵。楊貴妃不但有絕代容貌,並且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尤其精通音律,曾作”霓裳羽衣“曲,得到明皇的讚賞。明皇贈給她金釵、鈿盒作為定情之物,二人感情漸漸超過一般帝王與後妃的情感。明皇因寵愛貴妃,拜其兄楊國忠為相,又封了她三個姐姐為夫人,楊門上下,榮寵至極。其兄姐仗貴妃之勢難免做些窮奢極欲、貪贓枉法的事;貴妃也恃寵而驕,曾因吃醋明皇召幸姐姐虢國夫人而被遣出宮,但很快又被召回,一出一進,明皇覺得離不開貴妃,則倍加寵愛。貴妃喜歡吃荔枝,明皇讓特使從千裏之外的廣東、廣西兩地加急進獻。為趕時間,路上累死了無數馬匹、使臣,踏壞無數良田,引起民間怨憤,但明皇隻顧討愛妃歡心,已顧不上這些。後來,兩人於七月初七長生殿上,對牛郎、織女雙星發下生生世世做夫妻的誓願。兩人情濃意濃,恩愛無比。但因明皇長時間疏於朝政,誤用平庸奸邪之人,激化各種矛盾,造成安史之亂,驚散了他們的夫妻美夢。明皇出逃四川,途徑馬嵬坡,三軍將士兵諫,把皇帝誤國的罪責都推到受寵貴妃的身上。無奈之下,楊貴妃自縊身死。她死後,得到織女的同情,幫她重返仙界,做蓬菜仙子。原來她前身是蓬菜仙山的太真玉妃。身處仙境的楊玉環仍思念與明皇之間的情愛,明皇也因貴妃而終日寡歡,日夜思念。織女念他二人曾在長生殿上盟誓,感其深情,便又幫助他們在仙界重續釵盒情緣。從此,李、楊二人得以生生世世做夫妻,實現當年長生殿上發下的誓願。
《長生殿》寫帝王與後妃的愛情。這與一般才子佳人的故事不同,因為身份的特殊,其愛情也必然要受政治影響。如果拋開二人帝王貴妃的身份,李隆基自寵玉環,玉環自愛李隆基,兩人費盡心思取悅對方,共同追求至純至聖的愛情,本是無可厚非的。但事實卻無法拋開他們特殊的身份,李隆基作為一個皇帝要寵愛自己的愛人,極力抽出時間陪伴她,費盡心思討好她,自然會疏於朝政,甚至誤用奸人,引起政治矛盾激化。楊玉環作為一個貴妃,要去愛自己的丈夫,當然要傾其身心才藝來討好丈夫歡心,讓他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不去思慕別的女人,但這樣使作為皇帝的丈夫沉緬於安樂,忘了做皇帝的責任,所以他們之間自然的愛情追求與帝王後妃的身份角色是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其悲劇的釀成也是必然的。唐明皇因為是皇帝得到楊玉環,也因為是皇帝而失去楊玉環,政治與愛情之間失衡,則受傷的必然是愛情。
《長生殿》結尾以團圓結局,但那也是在楊玉環死後而不是生前,死成了一種解脫,隻有死去,人世間的種種束縛才能徹底拋下,什麼倫理綱常,什麼帝王後妃,統統都可以不顧了,隻剩下一雙相愛的靈魂,走入至純、完善的境界。但這種團圓畢竟是虛幻的,隻有天上才能達到那種至純至聖的情緣,那生活在世間的芸芸眾生,又怎麼能到天上?所以悲劇的團圓不過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而其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深深的失落與惆悵,悲劇終究是悲劇,越加粉飾,越見其悲。
洪升寫《長生殿》不是寫曆史,而是寫曆史的感受,他感歎強盛繁華之夢的幻滅,感歎愛情難以永久,感歎紅顏薄命,感歎身世飄零,他是借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呼喚人世間的至情,“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萬裏何愁南共北,兩心哪論生和死?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這原劇中的一句話,大概是作者的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