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娘回到房中,攬鏡自照,隻見那花容月貌已經憔悴不堪,她不禁又落下淚來。想到自己如果就這樣死了,豈不是沒人知道西蜀杜麗娘也曾這般美貌過?麗娘感傷著,又想出一個主意,就讓春香拿丹青畫筆來,她自己對鏡自畫了一幅肖像。麗娘又想起那夢中的書生曾拿了一枝柳條讓她吟詩,她猜想自己的夢中人可能姓柳,就提筆在畫像旁邊題了一首詩:“近覩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
詩題完後,麗娘覺得自己的精神和力氣都沒有了,她又歪倒在床上。春香見她勞神了半天,也讓她趕快歇著。而麗娘又拉住春香的手,有些依依不舍,並跟她訴說了那個夢。春香這才明白小姐為什麼會病成這個樣子,她雖然知道小姐有心事,但卻沒想到是因夢而起。春香愣怔了半天,才發現小姐不再說話,已經氣息微弱了,她嚇得趕緊把老爺、夫人叫來。此時,麗娘已是精力耗盡,她拚著最後一口氣,讓父母把她葬在後花園的梅樹下,又讓春香把她的畫像放在木匣裏,埋在太湖石底下。說完,麗娘的一縷香魂就歸往天際了。
麗娘一死,杜寶夫婦痛失愛女,哭得死去活來,春香失去小姐,也是號啕大哭,杜府上下,一片哀聲。這時,朝廷傳下聖旨,說金兵南侵,皇帝升杜寶為安撫使,讓他鎮守淮揚,即刻掛帥迎敵。杜寶雖然正為女兒的死傷心,但皇命不可違,他馬上命人按照麗娘的遺囑,把她葬在梅樹底下,又讓人在旁邊蓋了座梅花觀,把女兒的神位供在裏麵,又讓石道姑和陳最良在觀裏為女兒看守墳墓。陳最良本來生活沒有著落,杜太守這樣做,也是有意照顧他,他當然樂意接受這樣的差事。杜寶迅速料理完女兒的後事,就帶上夫人、春香及其他仆人,前往淮揚了。
三年後,一位姓柳的公子來到南安府,他是嶺南人,相傳是柳宗元的後人,原名柳春卿,後改名夢梅。柳夢梅本是要進京趕考的,路過江西南安時,染上風寒,又不慎掉入河中,幸好被陳最良救起,帶他到梅花觀裏借住養病。柳夢梅在觀中將養些日子,病漸漸好了。一天,他閑來無事,就到杜家的後花園裏遊逛,無意間發現太湖石下有個木匣子,他拿出來打開一看,裏麵有幅女子的畫像。柳夢梅細細端詳了一下那畫中女子的容貌,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在哪裏見過一樣。他看了又看,忽然想起三年前的那個夢,頓時覺得這女子與那夢中人十分相似。原來三年前,柳夢梅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到了一個園子裏,一個美麗絕倫的小姐站在梅樹下,對他說:”柳生,遇到我後你才有美好姻緣和顯達的功名。“說完,飄然而逝。柳夢梅醒來後,覺得那夢非同一般,才給自己改了名字。
現在,柳夢梅得到這畫像,如醉如癡,他也顧不得再欣賞園中的景致,帶著畫像就回了自己房間,然後把它掛在牆上,呆呆地望著美人圖出神。他又看到畫像旁邊題了首小詩,細細讀來,那句“不在梅邊在柳邊”,似乎暗含著自己的名字。柳夢梅心中暗想:難道她真的是自己夢到的那個人嗎?當年的那個夢真的是有所預示嗎?他麵對著這美麗女子的畫像,不禁浮想聯翩起來。柳夢梅的眼睛一刻都不想離開那畫中的美人,他越看越愛看,越看越想看,漸漸陷入癡迷狀態,他覺得那女子似乎也在脈脈含情地看著他,他真想把她從畫中拉出來,好和自己真實地相愛一場。
一連幾天,柳夢梅都神遊魂蕩,從早到晚對著那畫像癡看,他還依照畫中詩的原韻,和了一首詩,也題在那畫像上,詩為:“丹青妙處卻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宮人遠近,恰似春在柳梅邊。“柳夢梅題完後,覺得很滿意,他想:如果這畫中女子能成為真人就好了。一天晚上,柳夢梅正看著那畫像發呆,嘴裏還不時地喊著“姐姐”、“美人”。忽然聽到外麵有人敲門,他打開門後,一個女子閃進來,柳夢梅借著燈光一看,懷疑是仙子下凡,他不禁又看呆了。那女子自稱是鄰家的女兒,因三年前曾在夢中與公子相遇,所以今晚特來相會。柳夢梅回過神來,又仔細打量了一下,果然這女子與那畫中人也是一模一樣,他驚喜萬分,覺得自己這幾天對著那畫像著迷,沒有白白地付出那份癡情。兩人隨即擁抱在一起,發下山盟海誓,約定共結人間連理。從此以後,女子每天暮來晨往,夜夜與柳夢梅幽會,兩人情深意濃,如膠似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