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牡丹亭(1)(1 / 3)

南宋時期,西蜀郡人杜寶,原是唐朝詩人杜甫的後代。他二十歲就科考中舉,過了幾十年的官宦生涯,現任江西南安府太守,一生端直剛正,頗有清廉的美名。如今他年過半百,膝下隻有一個女兒,喚作麗娘。麗娘已年過二八,容貌秀美,風華絕代,杜寶與夫人愛如珍寶。

杜麗娘自幼受父母教導,不輕意下繡樓半步,終日躲在閨房裏做織指女工,也略讀四書五經。而杜寶一生以無子為憾,決心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明禮知德,將來嫁到別人家,自己臉上也光彩些。一天,杜寶與夫人商量為女兒請個教書先生,好讓麗娘多讀些詩書,更加知書達禮,為日後的終身大事做個準備。夫人甄氏很同意老爺這個建議,兩人最終選定了一個老儒生名叫陳最良的,來家裏為麗娘教書授課。

這陳最良是個老秀才,十二歲就進學補作廩生,可惜又考了四五十年,也沒能中個舉人,生活不免窮困潦倒,衣食無著。年輕人愛開玩笑,叫他“陳絕糧”。而杜寶夫婦看重他老成持重,所以請他到府上教書。陳最良接到這個差事很高興,不管怎麼說,這回生活總算有了著落。

陳最良來到杜寶家裏,麗娘見過先生,彼此行過師生之禮。隻見這小姐正值青春妙齡,一派青春風貌,文靜中帶幾分活潑,端莊中見幾分俏麗。陳最良知道這老師也不是好當的,對女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輕不行,重也不行,他心裏盤算著如何謹慎行事,不能輕意丟了飯碗。麗娘身邊有個貼身丫環名喚春香,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姑娘,老爺與夫人讓她陪小姐一起讀書,她心裏一百個不痛快。今天見這先生一臉迂腐學究的派頭,她更是嗤之以鼻,沒放在眼裏。

第二天,陳最良開始上課,可他等到日上三竿,還不見小姐的影子,心裏不免有些著急。等書僮把小姐和春香叫來,他便擺起先生的架子,教訓起來:“作為女子,雞叫時就該起床,梳洗打扮,打掃庭院,然後向父母問安。等日出之後,就該各司其事,哪有睡到這麼晚的道理?“聽了先生的訓誡,麗娘認錯,而春香把頭一歪,不以為然。陳最良又叫春香去拿筆、墨、紙、硯,春香磨蹭了好長時間,才慢吞吞地把東西拿來。陳最良一看,覺得不對勁,麗娘”撲哧“一聲笑了。原來春香故意跟這先生作對,她拿的是畫眉的筆,描眉的黛,薛濤造的書信紙和鴛鴦戲水硯。陳最良的鼻子差點氣歪了,又把春香訓了一頓。

正式上課時,陳最良翻開詩經,講了一篇《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不是講女子賢德的詩,而是一首愛情詩,陳最良當然知道,他隻想糊弄一下,隨便混過去,不敢詳細講解,怕引起小姐思春。於是他講道:“關關,是鳥叫的聲音,睢鳩,是鳥的名字。這種鳥生性喜歡幽靜,常棲息在河中的小洲上……“他聲調托得很長,春香聽他囉唆半天,不耐煩了,便問道:“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什麼意思?“陳最良本不想講這一句,聽她問,隻好含糊地說:“就是美麗善良的女子,有君子去求她。“其實本意是:美麗優雅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他以為小丫頭什麼都不懂,隨便糊弄一句就可以了。可春香不依不饒,又問:“君子為什麼要去求她?“陳最良躲躲閃閃,無法回答,便又對春香發起火來。麗娘在一旁看在眼裏,隻得來解圍,說:“先生隻講大意就可以了,其餘的我可以自己理解。“她不想第一天上課,書堂裏就這樣吵鬧不休。

陳最良好不容易把這一節書講完,又讓小姐寫字。春香早就不耐煩了,她趁先生不注意,就偷偷溜出去。麗娘寫了半天字,一抬頭不見了春香,陳最良一直在旁邊看小姐寫字,也沒注意。一會兒,春香跑進來,欣喜地對麗娘說:“小姐,那邊有個花園,好漂亮呀!“陳最良見春香跑出去玩了,又要責罰她,麗娘又免不了替她求情,一堂課就這樣亂糟糟地過去了。

回到繡樓,麗娘問春香:那花園是什麼樣子?春香明白小姐的心思,便極力說花園如何漂亮,如何風景怡人。麗娘聽了,心裏有些傷感,想自己都這麼大了,連家裏有個花園都不知道,父母也從來沒提起過,自己終日關在這閨房裏,就像一隻籠裏的小鳥,望著天空,空有飛出去的衝動和欲望。麗娘又想起剛才的那首《關睢》,雖然先生沒有講透,但她早已理解了其中的意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己也算得上是個窈窕淑女了,可卻沒有君子來求,連那關睢鳥兒都能到河中的小洲上戲耍,而自己卻出不得這閨房半步。她越想越惱,沒情緒地倒在床上。春香見小姐一臉愁容,便引逗她去花園散心。麗娘聽了有些心動,但又怕被父親知道了責罵,春香則給她鼓氣,說老爺到鄉下勸農去了,根本不會知道。她這才讓春香背著母親去安排遊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