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琵琶記(1)(2 / 3)

但五娘畢竟是個婦道人家,再怎麼苦累掙來的口糧總是嫌少,蔡家的日子每況愈下。蔡婆想念兒子,又難以忍受清苦,心裏的怨氣越積越多,就不住地埋怨老伴把兒子趕走。蔡公也不甘示弱,從不承認自己有錯,兩個老的經常在家吵架拌嘴,動不動就要死要活。五娘無奈,隻能不停地從中勸解,讓公婆息怒,怕他們氣壞了身子。而她自己苦撐著這個家,滿肚子苦水無處訴說,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淚濕枕頭。她唯有盼著蔡伯喈早點回家,能讓二老寬心,能讓全家過上舒心日子。

趙五娘日思夜盼,而蔡伯喈此時已做了丞相的女婿。蔡伯喈麵對皇帝封官,宰相逼婚,手足無措。他起初想辭官回家,可還沒見到皇帝,就被宮門的侍衛擋了回來。這侍衛早就被宰相買通,對他百般恐嚇,威逼利誘,說他要是敢辭官,辭婚,別說前程,連小命都沒有了。蔡伯喈本來就生性軟弱,逆來順受,經侍衛這樣一說,官他不敢辭了,婚也辭不掉,隻好與牛小姐成親,入贅牛府。蔡伯喈見牛小姐果然美貌如花,又知書達理,比傳說中的更好,心裏不免也有些高興。可一想到賢慧的五娘和年邁的父母,他又總是不能安寧。一邊是高官、新婦,一邊是父母、舊妻,蔡伯喈再三權衡,權衡再三,還是哪一頭都放不下。他畏於宰相的權勢,不敢和家裏通信,可不通消息,他又實在惦記著,如此一來,盡管蔡伯喈身穿錦衣華服,日食山珍海味,但良心上總過不去,經常背地裏長籲短歎,日子過得也不怎麼痛快。

屋漏偏逢連陰雨,也許老天覺得給趙五娘的磨難還不夠,又給陳留郡帶來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裏顆粒無收,家家都在鬧饑荒,不少人都被餓死了。而蔡家本來就境況窘迫,碰上這種天災,更是雪上加霜,五娘把自己當初陪嫁的首飾和衣服都賣了,為的是給公婆換點吃的。她自己餓著不要緊,可要是餓壞了公婆,她覺得對不起丈夫。等到能賣的東西都賣完了,吃的又沒了,五娘沒有別的辦法,隻有一個人躲在背地裏掉眼淚。她想:科舉考試早已完畢,伯喈能不能考中也早該有了結果,可現在他竟然沒有半點消息,也許自己當初的擔心已經成為現實。想到這裏,五娘心裏不禁心如刀絞,再苦再累她都不怕,但是遭到丈夫遺棄,斷絕夫妻情愛,這是她作為一個女人最命苦之處。但五娘是個賢慧的女人,也是個知禮知德的女人,她不管丈夫還要不要她,眼下正碰到饑荒,她不能丟下家裏的兩個老人不管,隻有咬牙硬撐下去。

這時,官府開倉放糧,五娘趕緊拿起口袋去領糧食,等她來到開倉處,饑民已經擠成黑壓壓一片,五娘體弱嬌小,好不容易才擠到跟前,可快輪到她時,糧卻放完了。五娘一看,大哭起來。放糧官見來領糧的都是男的,隻有她一個柔弱女子,又看她哭得傷心,便上前來詢問,五娘就把家裏的困境跟他說了一遍。放糧官非常同情她,就派人叫來當地的裏正,讓他特地送給她一小袋糧食。五娘謝過,高興地背著口糧往家趕。可沒想到剛走到半路上,那裏正又從僻靜處躥出來,把五娘的糧食搶走了。原來裏正和放糧官常年勾結在一起,侵吞糧庫的糧食,致使糧倉裏空有糧數,而沒有實糧,所以一開倉,糧食很快就放完了。今天給五娘的那袋糧食,是裏正從自己家裏拿來的,他當然舍不得,所以又暗地裏搶了去。

五娘沒領到糧食,沒法回去向公婆交代,她傷心欲絕,覺得對不起家中那兩個老人,看到前麵有口枯井,她就想一頭栽下去,一死了之。這時,正好蔡公趕來,看到五娘要投井,他趕緊過來拉住。原來蔡公見媳婦去領糧久不回家,怕出什麼事,才出來尋找。五娘向公公講了領糧的經過,蔡公不禁老淚縱橫,他知道是自己和老伴拖累了兒媳,後悔當初不該讓伯喈進京,苦了五娘。他想與其為難五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蔡公也想投井,五娘趕忙拉住他,公媳倆哭作一團。正好張太公在這裏經過,他已經領了一些糧食,就把自己不多的糧食分給他們一半,勸他們不要尋短見。在那種年月,糧食就跟命一樣,張太公慷慨相贈,五娘和蔡公唯有感激不盡。就這樣,蔡家在鄰居的幫助下,艱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