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水平。白蛇形象也完全變成了“人”,得到人們普遍的同情、愛憐和敬重。劇中白娘子勇敢、機智、善良,集絕世美貌、非凡智慧、罕見鍾情於一身,她是美的象征,人們隻欣賞她那”人性“的美麗心靈,已不再理會甚至全然忘卻她的”蛇“性。所謂蛇,隻成為一個淡淡的符號,人們感受更深的是她豐富純厚的人的一切。
白娘子是個具有犧牲和叛逆精神的典型形象,她的癡情、鍾情,乃屬人間罕見。為了愛情,她可以放棄成仙,為了愛人,她可以不顧自己的性命,她這種用情之強烈與執著,在”盜仙草“、”鬥法海“兩個情節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要過人間美滿幸福的平凡生活,白娘子付出了一切,即使最後被壓在雷峰塔底,她也不曾後悔:不後悔來這人間一趟,不後悔與愛人過一場,尤其是後來看到兒子長大成人,她更是感到欣慰。若讓她重新選擇,她定會義無反顧地來到人間鑄就一段真實的愛情。
法海在故事中無疑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出家人本應誦經理佛,卻偏偏要拆散人家夫妻,除了嫉妒,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屬於佛教代表,駕馭著人的精神世界。他不容許蛇妖這樣的異類僭越為人,享受人的生活,更不允許白娘子那純潔真摯的情感廣播人間。法海是空有人身而無情的化身,他不是不懂得愛情,也不是不知道什麼是美,恰恰是最懂得、最知道,才要破壞它,所以說他是邪惡的。不知者不為過,而知者為禍者,乃是真正的罪惡。說法海是佛教代表也好,是封建衛道士也罷,總之他是造成白娘子愛情悲劇的一個最直接的罪魁禍首。
然而白娘子的真正悲劇不是法海,而是許宣。許宣是個平凡的人,他生性善良,但卻軟弱、自私、多疑,他在世俗習慣勢力和愛情引力之間搖擺,他也喜歡白娘子的美麗多情、溫柔體貼,但卻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這種感情的美好,更不懂得去珍惜它。白娘子的真愛最終都沒有真正融化他的心,左右搖擺後,他還是出賣了最愛他的人,真正毀了他和白娘子之間的愛情。白娘子被壓在塔底仍不後悔愛過許宣,但許宣卻沒有付給她同等的愛情,外來的磨難、破壞都可以忍耐、反抗,而來自愛人的背叛卻是最痛心、最徹底的毀滅。許宣無疑也是世俗偏見、封建佛教勢力下的受害者,讓受害者自己迫害自己,才是最深入骨髓的戧害,才是真正的悲劇。
而故事中的小青是個忠肝義膽的人,她有武功,有膽略,對事情也有明白清楚的認識,但她甘居白娘子之後,一切以白娘子為中心,委屈求全,不逞己意。許宣的薄情、法海的惡毒她都認識得很清楚,但她也深知白娘子陷入情網,不能自拔,規勸不了,隻好從旁保護。小青把自己的光輝、鋒芒都掩在白娘子之後,顯現出她的善良和善解人意。若沒有小青做幫襯,恐怕白娘子為情為愛堅貞不移、奮不顧身的形象也會打了折扣。小青是劇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她的潑辣、剛強、善良與白娘子的溫柔、堅韌、多情交相輝映。
《雷峰塔》一方麵具有反封建思想,謳歌至純至美的愛情,但一方麵又囿於那個時代的思想限製,並沒有完全消除因果報應、佛法無邊的說教以及宿命論的觀點。例如,把白娘子與許宣的結合和破裂,說成是一段“宿緣”,好像是前生注定,命該如此,這種論調無疑是在一定程度上為惡勢力的罪責開脫。而且最終白娘子從塔裏走出來,還是因為佛祖的慈悲,白娘子最終沒能逃出”佛“的手心,她從追求愛情,反抗佛法,到最後皈依佛門成仙,這不能不說是追求過轟轟烈烈愛情的白娘子的悲哀。結局以圓滿收場,也削弱了悲劇力量。但作品中積極因素還是較多,思想也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人們都喜愛這個故事,美麗善良的白娘子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