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當時蘇昆生逃脫,還有個營救他們的人。蘇昆生想來想去,覺得隻有左良玉能救得了他們,便日夜兼程,趕往湖廣地區左良玉的軍帳中。幾天後他來到軍營,設法見到左良玉,向左良玉講明事情原委。蘇昆生又與柳敬亭見了麵,兩人一起勸諫左良玉救人,除掉馬、阮兩個奸賊。左良玉也是為江山社稷擔憂,便上書朝廷,曆數馬士英、阮大铖的罪狀,要求皇上立刻處治他們。不然的話,他將發兵南京。
馬士英、阮大铖得到消息,頓時嚇得麵如土色,他們不怕清兵來攻,清兵來了,大不了投降。可他們卻怕左良玉,左良玉要是來了,他們就真的沒命了。兩人不能等著左良玉來殺,商議半天,決定調正在抗擊清兵的三鎮兵馬抗擊左良玉。左良玉帶著大軍直奔南京,沒想到半路遇到黃得功、劉良佐等人的截殺,自己兒子又在背後叛變。左良玉無顏再回江東,吐出幾口鮮血,氣死在江邊上。他的部將帶兵返回武漢,隻有蘇昆生一人抱著左良玉的屍首,對著浩浩江水痛哭。
再說史可法,他一人鎮守揚州,手下隻有三千兵馬,聽說左良玉已死,他知道中原一片空虛,難以抵擋得住南下的清兵。眼見大明王朝氣數將盡,他這一心為國為民的肝膽忠臣,又急又恨,不由得放聲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眼睛都滴出血來。軍中將士本來已軍心不穩,但經他這一哭,都感念他的忠心,又團結在一起,誓死抗敵。
史可法在揚州振奮軍心,而南京城裏卻早已雞飛狗跳,亂作一團。清兵渡過淮河,圍住揚州,史可法向朝中告急。弘光皇帝接到消息,沒有跟朝中大臣打招呼,自己先帶後宮嬪妃、太監和金銀財寶逃跑了。人們見皇帝都跑了,自己還等什麼,特別是馬士英和阮大铖兩人更不會怠慢,他們倆也紛紛帶上妻妾和家財逃出城去。可是這兩人都沒料到,平時他們耀武揚威,沒人敢惹,可現在都是逃命的時候,誰還管他是什麼宰相高官,一夥亂民見他們如此招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搶,一會兒的功夫,就把他們的財物和妻妾都搶光了。又聽說他們是馬士英和阮大铖,早就恨透了他們倆,於是這些人又剝光了他們的衣服,暴打一頓。活該這兩個狗賊落得如此下場!後來他倆一個讓雷劈死,一個掉進山崖,真是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而弘光皇帝逃出南京後,如喪家之犬一般連日奔波,妃嬪和太監們都漸漸走散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無處投奔,隻好狼狽地來到黃得功的軍營。黃得功本來還想保這位皇帝,但無奈手下部將起了異心,打傷黃得功,搶了弘光皇帝獻給清軍。黃得功無力回天,自刎而死。
再說揚州史可法帶領將士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史可法打算追隨將士們一起去赴黃泉,可他還惦念著南京城的皇帝,又忍辱負重想到南京保駕。可他逃到長江邊上,聽說皇帝已經逃跑三天,南京已成了一座空城。史可法空有一顆報國之心,但奮戰了這麼多年,大明王朝還是全部垮掉了,他悲憤已極,跳江自盡,以身殉國。
在這改朝換代、極度動亂之時,個人命運已經微乎其微了。皇帝逃走的時候,宮中一片大亂,李香君和其他姐妹們一起逃出來。她來到媚香樓,知道這裏已經無法安身,正不知道該怎麼辦,蘇昆生趕來了。蘇昆生是掩埋了左良玉的屍首後來到這裏的,他對香君講了遇到侯方域後發生的一切事情。香君感歎自己和侯郎命遠多舛,咫尺天涯都無法相見,但她卻絲毫不想放棄,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侯方域。蘇昆生感動於她的真情,就帶著她一起逃出南京城,直奔城外的棲霞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