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母親的愛,經曆命運的神奇安排,在人生的道路上,攜手共進,相互扶持、謙讓、關懷,從無紛爭,從無私心,都隻想著給對方最大的溫暖,相互敬重相互愛戴,互相孝順對方的父母,真正做到了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一直是同事朋友眼中美滿夫妻的典範。父親晚年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悉心照顧,直到最後一刻。他們的情,他們的愛,真正是一段普通人的愛情聖歌,溫馨,淡雅,卻又情意濃濃。
父親對待子女,雖說威嚴有加,但卻充滿慈愛溫暖之心。他以身作則,幾十年如一日,為我們樹立了做一個正直樸素的人的榜樣。父親對於道德的重視,對於規矩的遵守,對於人文的關懷,言傳身教,始終如一,我們耳聞目濡,受益終身。在他的影響下,我們兄弟姐妹四人手足情深,恪守為人處世的標準,奮發向上,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做出了優異的成績,沒有辜負父親對我們的希望。
父親對第三代,同樣是充滿慈愛。經常以自身的經曆,對孫輩們講解做人的原則、人生的道理。而孩子們也非常孝順,即使工作再忙,一旦有空,必定會和爺爺聊聊天、談談心,逢年過節時團聚在爺爺的身邊,回饋給他無限的歡樂和尊重,孩子們也是爺爺和我們大家的驕傲。
父親走了,懷著對親人無限而深沉的愛,懷著對領導和朋友的敬重和感激,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他在世的時候,曾經是我們仰望和依靠的參天大樹,後來我們長大了,自以為成熟了,又自認為父親的某些觀念落伍了,說他“天真”。如今,我們多麼希望父親能夠再次回到我們身邊,如果時光真能倒流,一切都可以重來,我們依舊願意和父親分享他那孩子般的、純粹而寶貴的“稚趣”。
感謝各位在我父親人生中最後的時光裏的陪伴和關懷之情,現在各位又和我們在這裏,共同緬懷這位普通的長者。在我們的心目中,他是那麼的獨一無二,那麼的神聖偉大,那麼的無可替代。父親,您無憾而去吧,我們約定,如果下輩子能重來,我們還要再做您的孩子,直到永遠!永遠!永遠……
父親,您安息吧!
僅以這篇取名《父“天”母“地”》的悼詞為這本書的後記,亦是希望在大千世界的生生死死的過程中讓讀者進一步去體味中國博大精深的生死文化和生死智慧。
鄭曉江記於南昌贛江之畔神遊齋
201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