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飯報飯原則:朋友間的往來之道
上麵談到了如果請吃的客人如約赴宴,那麼你托付的事情就有眉目,這是基於一般熟人之間關係而談的。朋友間的相處又是另外一番道理了。朋友間的互動,很多時候缺少了明顯的功利色彩,因此,朋友之間的吃請僅僅是為分享生活中的快樂與煩惱、互相傾訴找到一個很好的途徑而已。就像上麵提到的那樣,吃飯是天天要吃的。約你吃飯不耽誤時間,不妨礙你的任何日程,合情合理。
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軟”。再好的朋友,再親密的關係,也不能隻吃不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除了你的父母,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人會為你無償提供夥食。朋友之間更是如此,朋友是一種基於相互信任、相互依附的平等關係,如果你長期隻吃不請,那麼勢必會給人留下愛貪小便宜的感覺,久而久之,你的朋友會離你而去。再說了,人在社會中,講究的是一種臉麵,試想,你老是吃別人的,自己從來不掏銀子,是不是自己也會覺得有些別扭呢?現在社會中比較流行AA製,但是關係甚密的朋友之間是很少AA製的,他們一般今天你請,下次我來。因此,不妨和朋友算一筆明確的“賬”吧,記住朋友請自己的次數,相應地回報,你會發現,你們的友誼會隨著吃吃喝喝的次數而越來越堅挺。
看人吃飯原則:請什麼人,就吃什麼飯
網上有些帖子,根據十二星座不同個性的人,談怎樣請這十二種人吃飯,怎樣請他們吃飯是最好的方式。可能這隻是愛好研究星座的人一種推論,但是卻給我們了很大的啟示,就是看人請吃飯很重要。其實,這也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請上司吃飯,多半是感謝上司對自己的栽培,因此需要到檔次較高、環境較清雅的地方;因為這樣才顯得對上司尊敬和禮遇,也表達了自己的真誠。口味則要根據老板的意圖了,如果他是中國人,盡量去他的家鄉風味的飯館比較保險;而如果是外國人,不妨去吃一些自助或者不錯的西餐廳。
請同事吃飯,就比較隨便一些了,同事們常常會從別人那裏打聽到哪裏開張了新的口味館,哪裏的菜品最近打折厲害,大家一起商量,然後一起行動,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們,盡量讓自己變的隨和些。
請好朋友吃飯,是最輕鬆的了,很多時候是一種享受。你完全可以不拘泥地點,隻要你們願意,路邊攤都會是不錯的選擇。請好友吃飯,很多時候可以把地點選在家裏,和他們一起買菜、切、洗、下鍋,享受家居生活的種種樂趣,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保持禮儀原則:良好的禮儀為你加分不少
你在飯桌上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著你的個人修養和禮貌。所以,記住,當上麵的所有內容你都完美做到了,那麼最後的這一條會為你贏得錦上添花的良好印象分。
首先,“坐在哪裏”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邀請人,即埋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麵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麵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座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喝酒也講究禮儀。中國人習慣眾人一起倒酒,一起飲酒,一邊說著“幹杯”、“祝你身體健康”等話語,一邊共飲。
要勤快地為客人倒茶、密切注意客人碗裏的變化,適時地為其夾菜添飯,讓客人有種被重視的感覺。
最後,還要尊重客人的民族禁忌和民族習慣,在飯前就要把這些弄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觸犯了別人的忌諱,就可能把一件好事攪得不歡而散,得不償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