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就是所謂的新娘和新郎之間的交拜儀式了。站在堂屋右邊的新娘,首先在新郎麵前跪下,同時新郎也向她跪下。然後他們交換位置。新郎現在站到新娘站過的地方,向她跪下,她也像他一樣回禮。那麼這種交拜的儀式,我希望在此指出,毫無疑問地證明了男人和女人之間、在丈夫和妻子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就像我前麵說的,那種盟誓婚姻的儀式可以被稱為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以區別於三天之後的所謂的公民的婚姻。在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中,男人和女人在道德律的麵前,在神的麵前,結成夫妻。這種契約到目前為止隻存在於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之間。在中國,在社會和公民的一切生活中,家庭取代了國家的位置——國家隻充當了一個上訴的法庭的角色——而在這裏,在這種我稱為道德的或者宗教的婚姻中,家庭還沒有對男女之間的婚姻或契約進行認定。實際上,從婚禮第一天開始,一直到第三天公民的婚姻進行的這段時間,新娘不僅不被介紹,而且不允許和新郎的家人見麵。
這樣,在中國,新娘和新郎過了兩天兩夜,可以說不是作為合法的夫妻,而是作為相愛的夫妻生活的。在第三天——隨後,中國婚姻中最後一個儀式到來了——廟見,在祭祀的廟殿裏宣告的儀式或者說公民的婚姻。我認為,在第三天舉行這個典禮是因為這合乎《禮經》中三日廟見的禮儀。不過現在為了節省費用和減少麻煩,通常都在第二天舉行。這個儀式——在祭祀的廟殿裏宣告的儀式,如果家族的祖廟在附近,當然在祖廟進行。但是對於那些在城鎮和城市裏生活、附近沒有祖廟的人們,這個儀式就在小型的祠堂裏進行。在中國,每一個有名望的家族,甚至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有這樣的祖廟或祠堂。這種帶有一個牌位、或在牆上貼有紅紙的祖廟、祭堂或祠堂,就像我在別處說過的那樣,在中國,它們是孔子的國家宗教的教堂,相當於在基督教國家中的教會宗教的教堂。
這個儀式——廟見,由新郎的父親開始,如果沒有父親,就由家族中最親近的年長成員代替,跪在祖先的牌位前,對祖宗的亡靈宣告,家族中的一位年輕成員現在已經迎娶了妻子進門。然後,新郎新娘相繼跪在同一祖先的靈位前。從這一刻起,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結成了夫妻,不僅在道德律或神的麵前,而且在家庭麵前、國家麵前、公民的法律麵前。因此,我稱這種廟見的禮儀——中國人婚姻中在祭祀的廟殿裏宣告的儀式——為公民的或國民的婚姻。在這種公民的或國民的婚姻之前,這個女人,這個新娘,根據《禮經》的規定,還不是一個合法的妻子(不廟見不成婦)。如果新娘碰巧在廟見之禮之前死了,據《禮經》的規定,她不許葬在她丈夫的家族墓地裏,紀念她的靈位也不能放在丈夫家族的祖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