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改革的展望(1)(1 / 2)

筆者認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按照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麵著力推進中國的金融改革。

1.堅持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我國的銀行體係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銀行則是金融的心髒。中國的銀行體係應當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及信用合作社四個部分。

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體係中的核心作用。中央銀行是一個國家的金融主管機構,是國家貨幣政策的製定者和執行者,它應起到國家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及銀行的銀行這種核心作用。在銀監會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不僅繼續履行貨幣發行、外彙管理、經理國庫、支付清算、金融法製建設、調查統計等職責,還增加了反洗錢和管理信貸征信業兩項職能。更重要的是應當強化其與製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有關的職能,進一步提高製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水平。中國人民銀行應當根據國家經濟狀況和經濟發展目標,獨立製定貨幣

政策,調控貨幣供應量及信貸量,要靈活運用利率、彙率等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來實施宏觀調控,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製,以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通過再貼現、公開市場業務、準備金製度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來對貨幣市場進行引導。還應注意防範和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服務企業,其主要作用為充當金融中介,提高經濟效益;幫助企業運營,促進經濟發展;優化資金配置,降低金融風險;傳導貨幣政策,支持宏觀調控。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其服務的範圍,分為全國、地區和社區三個層次。所有商業銀行都應當按照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努力改造成為

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

在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路線圖”已經確定,那就是“實行股份製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完善公司治理、創造條件上市”。盡管這一“路線圖”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細化,但應當堅持改革的大方向,盡快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力爭在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全麵對外開放時能立於不敗之地。股份製商業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也應參照這一“路線圖”,完善法人治理製度,加強內部管理,符合條件的也可以上市融資。

全國性商業銀行應當有很強的資金實力、良好的法人治理製度及嚴密的內部管理,中國目前隻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部分股份製商業銀行和極少數城市商業銀行符合這一要求。目前

有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希望擴大服務範圍,應當慎重對待。建議銀監會製定準許商業銀行全國經營的條件,並鼓勵商業銀行通過兼並重組做大做強。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商業銀行都應當成為地區性商業銀行,主要在本市或本省範圍內經營。

試點建立並穩步發展社區銀行。社區銀行(community

banks)是基於社區範圍內經濟主體(主要是社區居民及各種小型經濟組織)的共同利益訴求而依法設立的小型金融機構,它以盈利為目的,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自主經營,為社區居民及經濟組織提供主要基於當地經濟活動的金融服務並負有社區發展責任。社區銀行雖然資產規模不大(5億~10億元人

民幣),但由於它主要是為社區服務,對社區內的情況比較了解,能較好地把握風險,借款者的失信成本也較高,而且由於其曆史包袱比較輕,有可能采取比較靈活的機製。據了解,美國有6

000多家社區銀行,其平均資產規模為1.1億美元,其存款業務占市場總量的20%左右。建議盡快啟動興辦社區銀行的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按照“鼓勵社會資金參與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在加強監管和保持資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各種所有製金融企業”的精神,城市商業銀行應當允許民間資金進入,社區銀行甚至可以考慮以民間資金為主。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三家政策性銀行應當按照進一步發揮各自功能的方向深化改革,提高支持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發展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