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夜郎自大”,而你李白也曾經不知天高地厚,跟著那個夜郎自大的永王李璘,還想割據江東?不自量力!
五十八歲的李白出獄後,帶著滿腹的惆悵溯江而上,過去發生的一切如同戲劇,讓他雲裏夢裏,此去夜郎,是否還有返程的那一天呢?
公元758年的春天,五十八歲的李白開始了自己的流放之路,從潯陽前往夜郎,幸運的是,此時他依然名滿天下,於是沿長江一線就出現了奇異的景觀,沿途的官員紛紛出來迎接囚犯身份的李白。
從潯陽到夜郎,李白走了一年半,走走停停,倒不是很倉促,沿途因為有官員們接待,境遇還是不錯的,隻是他的胸口一直有一塊巨石,壓的有些難受。
前麵就是奉節,又稱白帝城,也就是三國時劉備兵敗之後托孤的地方,再往前,夜郎也就近了。
這時好消息從天而降,皇帝大赦天下,死罪改流放,流放以下的罪改為無罪釋放,如此一來,大詩人李白無罪了,不用再去夜郎了。
於是李白掉轉船頭,順江而下,一日千裏,欣喜之餘還寫下了千古名篇《朝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既寫實,又寫意,既寫的是沿江美景,又寫的是看風景的心情,其實風景一切如故,變化的隻是看風景的心情。
心情大好的李白此時居然有了從軍的念頭,他的一生不僅酷愛劍法,而且還有一顆俠客的心,在他的詩篇裏,曾經有過這樣的文字: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俠客行》)
在李白自己的詩篇裏,從文字來看,他似乎殺過人,但是究竟殺的是什麼人,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出手,又語焉不詳,於是後世的人也弄不清楚,李白究竟有沒有殺過人?或許李白地下有知,會悠悠地回應一句:我吹牛B呢!
任俠的李白懷著從軍的夢想,卻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一個六十歲的老人了,再殘酷的征兵條例也會將你排除在外的。
被拒絕的李白很是失望,於是又寫下了一首詩:
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六十歲的李白終於承認,自己的文章享譽四海,而劍其實一般般。
其實李白也不需要慚愧,畢竟他已經占了唐朝的一絕,該知足了。
後世的唐文宗認為唐朝有三絕: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三絕之中有李白的一絕,何必還要苛求劍法呢?再把劍法占了去,還讓不讓裴旻活了?
此後,李白的足跡又涉足過潯陽和金陵,在金陵的日子,他的生活已經難以為繼,靠朋友的接濟度日,為了喝酒,他最後把寶劍賣掉了。
寶劍陪伴了李白人生大半輩子,現在寶劍賣掉了,似乎宣布李白的四海遨遊結束了,剩下的時光,他將選擇難得的定居生活。
李白生命的最後時光是在安徽當塗縣度過的,當時的當塗縣令叫李陽冰,是李白的族叔,李白去投奔他,便是為了有一個照應,沒想到,當塗就是他人生最後一個落腳點。
李白病了,病的很嚴重,由此產生的花費很大,他終於病的再也起不來了。
在李白人生的最後時光裏,有一個朋友始終在惦記著他,這個朋友幾次在夢中夢到他過世了,醒來發現自己已經淚流滿麵,於是就寫下了詩篇《夢李白》。
這位朋友先後寫了兩首《夢李白》,其中一首為李白的一生定了調: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朋友的名字叫杜甫。
關於李白的人生最後結局,不同的書籍有著不同的記載:
《新唐書》: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舊唐書》: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唐才子傳》: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新唐書》的說法大約是病逝,《舊唐書》的說法是飲酒過度醉死,《唐才子傳》的結局最為浪漫,酒醉後入水捉月,沉於水中。
第一種結局最平實,第二種結局符合人物性格,第三種結局最是浪漫,這便是大詩人李白,單單一個人生結局,竟然讓後人有著三種猜測的選擇。
至於哪種結局最真實,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總之那個冠蓋滿京華的詩人已經去了,後世留下的是他那九百多首詩篇。
時至今日,四川江油市和湖北安陸市展開了“李白故裏”之爭,如果李白地下有知,該作何感慨呢?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