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審言被打入大牢後不久,杜審言的次子杜並來了,這一年杜並剛剛十三歲。
杜並名義上是替父親求情,實際上卻另有打算。當周季重還在漫不經心應付杜並時,杜並迅速抽出了藏在袖中的利刃,對著周季重連捅數刀,周季重當場倒在血泊之中。為父報仇的杜並當然也沒有好結局,他被周季重的隨從當場打死,結束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
彌留之際,周季重說了一句話:“我早知道杜審言有這樣的孝子,我怎麼也不會去惹杜審言了!”
說完這句話,周季重就斷了氣,成為被杜審言“氣死”的第三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杜並的血性複仇,杜審言的冤案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不久冤案便得以昭雪,這樣他就又有了繼續“氣人”的資格。
第四批被杜審言“氣死”的人也是名人,宋之問和武平一。
這是杜審言最後一次氣人,也是氣死人不償命的一次。
杜審言最後一次氣人時已經病危,宋之問和武平一奉皇帝之命前去慰問,寒暄之後,兩人便問杜審言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杜審言開口了,“造化弄人啊,我還有什麼好說的。不過因為我一直在,壓的你們抬不起頭,我死了,你們的日子就好過了,不過可惜的是,在你們中間我沒有發現一個能代替我的!”
如果杜審言地下有知,沒事就偷著樂吧,辛虧他的床邊沒有沙袋,不然把宋之問逼急了,順手再弄個沙袋壓在他的胸口上,就像當年對付自己的外甥劉希夷一樣!
寫到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恃才傲物口無遮攔的杜審言,這個武則天時期的高官把詩的基因傳給了杜甫,遺憾的是,沒有為他留下一個良好的家族平台。
在杜審言之後,他的兒子杜閑繼續在官場打拚,不過杜閑一生最高的職位也就是奉天縣令,跟父親杜審言的膳部員外郎還有一段距離。
久在官場的杜閑已經認命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兒子杜甫身上,他希望兒子能超過自己,甚至超過自己的父親,如果能趕上遠祖杜預,那更是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事情。
公元732年,杜甫二十歲,此時的他並不急於求仕,他最願意做的還是遠遊。那個時代,大唐王朝在唐明皇李隆基的治理下已經進入鼎盛時期,山河秀美,交通發達,物質豐富,物價低廉,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激發了杜甫遠遊的心。
帶著父親給的盤纏,杜甫開始了自己的遠遊,他先南遊吳越之地,後北遊齊趙之地,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時期的他“裘馬輕狂”。
不過杜甫並非隻“裘馬輕狂”,在遠遊的日子裏他還寫詩,一寫就寫出了千古經典。
《望嶽》是現存的年代最早的杜甫詩,杜甫寫這首詩時大約二十五歲。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在杜審言被打入大牢後不久,杜審言的次子杜並來了,這一年杜並剛剛十三歲。
杜並名義上是替父親求情,實際上卻另有打算。當周季重還在漫不經心應付杜並時,杜並迅速抽出了藏在袖中的利刃,對著周季重連捅數刀,周季重當場倒在血泊之中。為父報仇的杜並當然也沒有好結局,他被周季重的隨從當場打死,結束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
彌留之際,周季重說了一句話:“我早知道杜審言有這樣的孝子,我怎麼也不會去惹杜審言了!”
說完這句話,周季重就斷了氣,成為被杜審言“氣死”的第三批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杜並的血性複仇,杜審言的冤案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不久冤案便得以昭雪,這樣他就又有了繼續“氣人”的資格。
第四批被杜審言“氣死”的人也是名人,宋之問和武平一。
這是杜審言最後一次氣人,也是氣死人不償命的一次。
杜審言最後一次氣人時已經病危,宋之問和武平一奉皇帝之命前去慰問,寒暄之後,兩人便問杜審言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杜審言開口了,“造化弄人啊,我還有什麼好說的。不過因為我一直在,壓的你們抬不起頭,我死了,你們的日子就好過了,不過可惜的是,在你們中間我沒有發現一個能代替我的!”
如果杜審言地下有知,沒事就偷著樂吧,辛虧他的床邊沒有沙袋,不然把宋之問逼急了,順手再弄個沙袋壓在他的胸口上,就像當年對付自己的外甥劉希夷一樣!
寫到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恃才傲物口無遮攔的杜審言,這個武則天時期的高官把詩的基因傳給了杜甫,遺憾的是,沒有為他留下一個良好的家族平台。
在杜審言之後,他的兒子杜閑繼續在官場打拚,不過杜閑一生最高的職位也就是奉天縣令,跟父親杜審言的膳部員外郎還有一段距離。
久在官場的杜閑已經認命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兒子杜甫身上,他希望兒子能超過自己,甚至超過自己的父親,如果能趕上遠祖杜預,那更是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事情。
公元732年,杜甫二十歲,此時的他並不急於求仕,他最願意做的還是遠遊。那個時代,大唐王朝在唐明皇李隆基的治理下已經進入鼎盛時期,山河秀美,交通發達,物質豐富,物價低廉,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激發了杜甫遠遊的心。
帶著父親給的盤纏,杜甫開始了自己的遠遊,他先南遊吳越之地,後北遊齊趙之地,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時期的他“裘馬輕狂”。
不過杜甫並非隻“裘馬輕狂”,在遠遊的日子裏他還寫詩,一寫就寫出了千古經典。
《望嶽》是現存的年代最早的杜甫詩,杜甫寫這首詩時大約二十五歲。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曆代詠泰山的詩中,《望嶽》被公認為第一,無人可以超越,然而對於杜甫本人而言,或許這首詩隻是他的練筆之作,或許隻是一首尚顯稚嫩的處女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