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們對比了一下雙方的實力,發現永王李璘的勝算還是沒有已經稱帝的李亨大,而如果一旦李璘失敗,將領們就將變成亂臣賊子,與其這樣,還不如趁沒打之前開溜!

就這樣,仗還沒有打,手下將領已經有很多開了小差,李璘在氣勢上已經輸了一招。

隨後,李璘在膽量上又輸了一招。

李亨的隊伍在夜間對陣時燃起了大量火炬,以壯軍威,李璘的隊伍不甘示弱,也在軍營中點起了火炬,以示對抗。

本來是勢均力敵的火炬對抗,沒想到素無作戰經驗的李璘卻理解反了,他看到軍營中的火炬,居然以為是李亨的部隊已經打進了自己的軍營!

就這素質!

隨即李璘帶著家屬緊急撤離,連夜逃出了丹陽郡。

天亮後一打聽,原來自己的軍營還在,是昨晚看錯了,李璘這才又帶著家屬回了丹陽郡。

然而此時丹陽郡已經守不住了,由於昨夜李璘連夜逃跑,動搖了軍心,屬下士兵大量開了小差,剩下的隻是一幫殘兵,用這些殘兵守城,那是天方夜譚。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李璘帶著殘兵逃出了丹陽郡,沿江東下,沒想到還是被追上了。李璘的兒子李瑒率軍抵抗,被一箭射落馬下,死於亂軍之中。

李璘收拾殘兵,準備南下嶺南,然而來不及了,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派兵搜捕,將李璘捉獲,隨即在驛站之中將他誅殺!

不過皇甫侁的馬屁拍馬腿上了,得到奏報的李亨反而認定皇甫侁私自誅殺陷自己於“殺弟”的不義之中,將之免職,永不錄用!

這就是永王李璘的“謀反”,其實,隻是開了個頭,都沒來得及收尾,他隻是有一個割據江東的夢,隻可惜夢很快便破滅了。

李璘夢碎,那麼身為幕府的李白又該怎麼辦呢?

他跑了!

然而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等李白跑到陶淵明曾經做過縣令的彭澤縣時,他還是被抓了,一甩手,被關到了潯陽的監獄中,這一年大詩人已經五十七歲了。

回想幾個月前尚在廬山時,夫人就反對他出山投奔永王,而他卻偏偏踏上了永王的樓船,這一踏,再下也就難了。

在潯陽的監獄裏,李白前後呆了一年的時光,在這一年裏,他麵對的是糟糕的夥食,糟糕的監獄環境,更讓他難堪的是獄卒居然以戲弄這個名人為樂,哎,虎落平陽。

幸好,五十七歲的李白或許什麼都不剩下了,剩下的都是名氣,朝野上下知道他的人太多了,想要伸手救他的人也有不少。

禦史中丞宋若思就是其中的一個。

宋若思帶兵平叛,路過潯陽,聽說李白被關押在這裏,於是便決定把李白給撈出來。然而李白犯的是謀反大罪,皇帝李亨不會輕易點頭,即使宋若思不斷求情,李亨還是沒有點頭。

獄中的李白能做的隻有等待,然後就是假想,他甚至假想自己是宋若思,假想自己正在給皇帝上書,於是就有了《為宋中丞自薦表》。

在這封自薦表中,李白寫道:

臣所薦李白,實審無辜。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稱屈。伏惟陛下大明廣運,至道無偏,收其希世之英,以為清朝之寶。

見過擅長自我表揚的,沒見過這麼能自誇的。

不過《自薦表》寫完也是白搭,沒有人願意擔著血海幹係去為一個參與謀反的人送信,等待李白的隻有無邊的黑獄。

難道這就是我的歸宿嗎?

李白有些不甘心。

這時,有一個人出現了,這個人的出現讓李白的牢獄生涯有了轉機。

多年前,當這個人還是一個小兵的時候曾經犯過一次錯,而因為這次犯錯,他將被依照軍法處斬。

千鈞一發之際,李白碰巧出現了,他看這個人相貌不凡,眉宇之間有並非凡人之誌,或許這是個人才。

愛才的李白跟這個人的上司是不錯的朋友,於是便抬抬手把這個人給救了,後來李白把這件事都給淡忘了,而被他搭救的人卻一輩子把李白這個名字刻在心裏。

現在,恩人李白落難,到了自己出手相救的時候。

這個人跟皇帝李亨求了情,皇帝最後還是買了他麵子,賣給他這個人情,因為皇帝知道,這個人對於大唐王朝有再造之功,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

這個人就是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

在郭子儀的斡旋下,李白逃過了死罪,然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潯陽不用呆了,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

流放夜郎在我看來,或許是皇帝和他的智囊的刻意安排,全國那麼多地方可以流放,為什麼偏偏把李白流放到夜郎呢?或許便是因為有“夜郎自大”的典故。

漢朝時,夜郎國王不知天高地厚的向漢朝使節問道:漢與我夜郎國,誰大?

誰大?地球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隻看到井口瓦藍瓦藍的那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