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李密的隨從,魏征跟著李密投奔了李淵,魏征和李密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投便投出了一個千古良臣和一個孤魂野鬼。
千古良臣是魏征,孤魂野鬼則是李密。
在投奔李淵之後,魏征經曆了長時間的等待,由於李密不受待見,魏征也跟著受牽連,在長安待了很久,依然沒有起用的跡象。
不能再這麼等下去了,得想想辦法。辦法很快有了,魏征上書李淵:願為唐朝招降納叛。
很快,李淵有了反應,即日授魏征為秘書丞,前往黎陽招降徐世勣。
魏征的機會來了,多年研讀的“縱橫”學說派上了用場,他把自己的遊說對象鎖定了徐世勣。
魏征給徐世勣寫了一封信,信中替徐世勣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話裏話外都傳達了一個意思:投降李淵,很有前途。
其實徐世勣也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人,他認清了形勢,火速投降了李淵,這讓魏征高興不已,在魏征的心中他在期待著第二個徐世勣,第三個徐世勣。
遺憾的是,他沒有機會了。
就在魏征準備繼續施展“縱橫”之術時,不速之客來了。
不速之客名叫竇建德,此時正在與李唐王朝爭奪天下。竇建德來勢很猛,徐世勣鎮守的小城黎陽無法抵擋,結果魏征就跟徐世勣父子一起落入了竇建德的手中,魏征又得換東家了。
還好,竇建德是個愛才之人,他把魏征留在了自己的身邊,並交給他一項重要的任務:做起居注。
起居注專門用來記錄皇帝的言行,皇帝一天說什麼重要的話,做什麼重要的事都要有記錄,而魏征便是給竇建德專門做記錄的人。此時的竇建德已經自稱夏王,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如果竇建德成功,曆史上將沒有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是竇建德的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還是失敗了,他們遭遇了能征善戰的李世民。
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征灰頭土臉的回到了長安,此時的他已經不再苛求受到李淵的重用,他對自己失望透頂。
跟隨李密,李密敗了。
跟隨竇建德,竇建德也敗了。
怎麼這麼倒黴呢?
就在魏征自怨自艾時,有一個人悄悄的找上門來。
找上門的是太子李建成,他早早聽說過魏征的聲名,眼下魏征灰頭土臉成了喪家之犬,這也正好給了李建成機會。
下一站,東宮!
在李建成的東宮,魏征出任太子洗馬。
“太子洗馬”並不是真正給太子“洗馬”,而是東宮的一個官職,這個職位相當於東宮圖書館館長,在替太子管理圖書收藏典籍的同時,還有太子顧問的功能。
很快魏征就成為李建成的死黨,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鬥爭中為李建成出了很多主意,如果李建成最終成為皇帝,那麼魏征…...
遺憾的是,李建成也敗了,他死於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
樹倒猢猻散,魏征的心再一次受傷。
雪上加霜的是,他落入了李世民的手中,按照曆史上的慣例,等待他的不會有好的結局。
李世民鐵青著臉問道:“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魏征居然從容不迫,他不卑不亢的說道:“皇太子如果早聽我的話,就不會有今日的禍事了!”
回答口吻與勸韓信謀反的蒯通一脈相承。
如果換作一般皇帝,殺掉魏征連手指頭都不用動,然而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皇位來路不正,他卻倍加珍惜,他在心中暗暗發誓要做千古難求的好皇帝,要用行動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皇位。
殺掉魏征?太容易了!
如果留下魏征呢?
齊桓公與管仲不是也有過一箭之仇嗎?齊桓公不也包容了管仲,君臣聯手完成了一段君臣際遇嗎?那麼自己為什麼不能留下魏征呢?
發誓成為好皇帝的李世民就此留下了魏征,也就留出了一個千古良臣。
從貞觀元年開始,魏征開始了自己與李世民長達十七年的君臣際遇,兩個人都是聰明人,他倆都知道,他們彼此被對方需要。李世民需要魏征做自己的一麵鏡子,能夠在眾口一詞的背景下唱唱反調;魏征同樣需要李世民做自己的一麵鏡子,照亮自己通往千古良臣的路。
一個進諫,一個納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既是君臣際遇,這同時又是一場政治秀,一場配合默契的政治雙簧。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魏征做自己的鏡子?因為魏征的經曆複雜!
他跟過元寶藏,跟過李密,跟過竇建德,又跟過李建成,過往的複雜經曆注定魏征不可能成為李世民的近臣,既然不能作為近臣,那麼就做諍臣吧!
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不滿足於隻使用自己秦王府的舊人,像魏征、王珪、薛萬徹這些太子建成的舊部,他照樣使用,這既體現了皇帝的寬廣胸懷,也為大唐的朝政摻進了一些沙。
往通俗說,魏征就是李世民放進朝廷裏的鯰魚,他需要這條鯰魚經常跟自己唱反調,順便再攪動一下容易懈怠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