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處斬前,李恪的官位是司空,李元景的官位是司徒,他們與長孫無忌一起位列三公,現在,長孫無忌隻是略施小計便把位列三公的司徒、司空裝了進去。
這是長孫無忌的世界,這是李治與長孫無忌甥舅聯手的世界。
自己栽的樹,自然要自己乘涼,此時的長孫無忌是春風得意的。
在吳王李恪被處斬之前,不甘心的李恪在天地之間播種下了自己的詛咒:長孫無忌竊取權柄,陷害忠良,用不了多久就會滅族!
一個詛咒的生效期會有多長?
不長,六年!
三年後,長孫無忌在空氣中嗅到了不祥的味道,這一年原本應該是永徽七年,沒想到在這一年的正月七日,李治宣布更改年號為“顯慶”。
“顯慶”?慶祝什麼?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正月初六,皇帝李治廢黜了原來的太子李忠,因為李忠是庶出。新立的太子叫李弘,李治和武則天的大兒子。
此時,長孫無忌已經意識到,自己遭遇了此生最大的對手——武則天。
其實那時的武則天並不叫武則天,“則天大聖皇帝”是武皇退位後兒子李顯奉上的尊號,因此後世的人都稱她為武則天。
不過不稱她為武則天又不知道該稱呼她什麼,武曌是她稱帝時給自己起的名字,武媚娘是相傳李世民給她起的名字,看來還是得順從習慣,還是叫她武則天吧!
其實武則天與長孫無忌的較量從永徽五年就開始了。
永徽五年,後宮爭鬥進入白熱化,李治傾向廢黜王皇後,改立武則天,他想尋求舅舅長孫無忌的支持。
李治和武則天為了得到長孫無忌的支持,專門禦駕前往長孫無忌的家中,不僅將長孫無忌小妾生的三個兒子全部封為從五品的朝散大夫,而且還格外奉送十車金銀財寶。
皇帝和武則天都下了血本,長孫無忌卻岔開話題,顧左右而言他。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頻頻到長孫無忌家中請求長孫無忌幫助,長孫無忌不點頭。
禮部尚書許敬宗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頻頻遊說長孫無忌,然而卻屢屢遭到長孫無忌的駁斥!
長孫無忌在抵抗,他在維護皇室的尊嚴(武則天其實本來是李世民的才人),他在維護傳統的禮法,他多麼希望外甥李治能夠明白他的苦心,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
李治已經長大了,羽翼豐滿了,他不再像以往那樣仰視舅舅,甚至沒有平視,他已經恢複了一個帝王慣有的俯視角度。
這場爭後風波,武則天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武則天要的是皇後的名分,而李治要的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手中的權柄。
皇權才是普天下最大的權。
永徽六年,武則天得償所願,原來的王皇後被廢黜,與蕭淑妃一起被打入冷宮,不久死於武則天之手。
李治同樣得償所願,褚遂良被貶出長安,長孫無忌被敲山震虎。
該來的,是躲不掉的!
顯慶四年,也就是吳王李恪在天地間種下詛咒的六年後,長孫無忌的悲劇撲麵而來!
對長孫無忌下死手的是許敬宗,他的背後站著武則天!
許敬宗向李治奏報:長孫無忌意圖謀反!
李治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他不明白舅舅為什麼會謀反,怎麼自己的運氣這麼差,先是姐姐高陽公主和姐夫房遺愛謀反,現在又輪到了舅舅。
許敬宗不斷開導著李治,他的意思很明白,即使是舅舅,該殺時也是要殺的,漢文帝的舅舅薄昭也曾經有功,最後還是被賜死。
其實,長孫無忌究竟有沒有謀反,李治比誰都清楚,這個一手將他扶上皇位的舅舅如果要謀反早就反了,何必等到六十歲以後?
然而李治還是將錯就錯,盡管他對舅舅感恩,但皇權麵前沒有父子,遑論甥舅!
顯慶四年四月二十二日,長孫無忌被剝奪太尉職位以及采邑,發往黔州(今重慶彭水)安置,正一品待遇保留。
此時的長孫無忌已經隱約看到人生路的盡頭,他知道那個女人不將他至於死地是不會罷休的。
三個月後,長孫無忌在黔州被逼自殺,此時距離武德九年已有33年,距離他追隨義軍渡河已有42年。
42年的馬拉鬆,終於以自殺收場。
33年長紅的奇跡,終究沒能延續。
公元674年,李治下詔恢複長孫無忌官爵,命長孫無忌曾孫長孫翼繼承長孫無忌的趙公爵位,同時恩準長孫無忌靈柩運回長安,陪葬於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此時距離長孫無忌冤死已有十六年。
如果真的存在異度空間,那麼長孫無忌和李世民見麵,該是怎樣一副景象呢?
蓋棺終於定論,《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讚曰:趙公右戚,兩朝宣力。功成不去,竟逢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