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選擇武則天做對手,下場是明朗的(2 / 3)

這句話或許改變了褚遂良的一生。

聽魏征如此一說,李世民馬上征召褚遂良為侍書(禦用書法教師),從此褚遂良走近了李世民。

事實證明,褚遂良的書法造詣確實很高,不僅自己字寫得好,而且還是鑒定王羲之字跡的行家裏手。當時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字,從各地搜羅了很多王羲之的字,當然這些字真真假假,需要一個高手來辨認。此時褚遂良便扮演起鑒定專家的角色,結果真跡一一辨認而出,而假冒偽劣也沒有了藏身之地。

三年後,褚遂良由起居郎升任諫議大夫,同時起居郎的職責仍由他擔任。起居郎為從六品,副處級,而諫議大夫則為正五品,正廳局級,由此可見,還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對於褚遂良所做的起居注,李世民一直很感興趣,他甚至問褚遂良,我能看看嗎?

褚遂良嚴肅的說,起居注自古就有,為的就是讓君王避免做非法的事,從來沒聽說過君王看關於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接著問道:“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

褚遂良正色回應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這時黃門侍郎劉洎插話說:“就算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的!”(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亦記之矣)

李世民默然,他認同了褚遂良的做法。

如果說擅長書法和忠於職守讓褚遂良贏得了李世民的信任,那麼褚遂良的不斷進言就為他不斷加分,一直把他從一個貞觀十年的小小秘書郎加分到太宗的托孤重臣。

褚遂良給李世民的進言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四次。

第一次,他進言勸阻李世民進行封禪大典,李世民聽從了,終李世民貞觀一朝,沒有舉行封禪大典,不過未能封禪也是李世民一生的遺憾。

第二次,他進言建議李世民早定太子和親王的身份,當時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爭儲,而李世民猶豫不決,褚遂良因此有了這次進言。

褚遂良的第三次進言與高宗李治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不是褚遂良的力諫,或許就沒有唐高宗李治,可能也沒有了武則天。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疑似謀反被廢黜,魏王李泰以為自己的機會到了。在李泰進宮殷勤服侍李世民時,李世民一度有了立李泰為太子的想法,因此便當麵告訴李泰,準備立李泰為太子。李泰聞言,激動不已,他撲進李世民的懷中感慨的說道:“兒臣今天才真正成為您看重的兒子,這是我的重生之日。我現在隻有一個兒子,等兒臣百年之後,一定把這個兒子殺了,然後傳位給晉王李治!”

酒不能喝多,同時話也不能說多,而李泰偏偏為了表示忠心,說了過頭話。

當李世民把這句話轉述給大臣們聽時,褚遂良站了出來。

“陛下,您說錯話了,希望您好好思考一下,別再犯錯誤。以前您立李承乾為太子,卻同時寵愛魏王李泰,結果最後導致李承乾被廢黜。這些事都剛發生不久,希望您能引以為鑒。現在您準備立魏王李泰為太子,那麼你還是把晉王李治先處理掉吧!”

褚遂良的意思很明確,以魏王李泰連親生兒子都能殺的性格,登基之後,必定對晉王李治以及前太子李承乾不利,現在他指出這個結果,讓李世民看著辦!

李世民被逼到牆角,動情地流下了眼淚,讓一個父親為了擁立一個兒子而殺另一個兒子,這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最後他無奈的說:“我不能!”

最終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堅持下,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最終李治能夠成為皇帝,褚遂良功不可沒。

在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一段時間內頻頻有野山雞飛臨皇宮,李世民有些好奇,便問大臣們,這是什麼征兆呢?

這時褚遂良站了出來,說道:“昔日秦文公時,有童子化為野山雞,雌者鳴於陳倉,雄者鳴於南陽。童子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秦文公得到了雌雞成為霸主,後來就把陳倉改名為寶雞。後來漢光武劉秀得到了雄雞,於是就從南陽起兵最後登基做了皇帝。陛下舊封秦王,所以雄雉都在秦地出現,這是彰顯您明德的征兆!”(今天的陝西寶雞市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李世民聞言,大為高興,隨即說道:“立身之道,不可無學,遂良博識,深可重也。”

褚遂良的第四次進言出現在貞觀十八年,這一年李世民計劃出征高麗,褚遂良上書阻止,然而這一次李世民卻沒有聽從,還是堅持發動了遠征高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