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私人園林和風景寺廟園林(2 / 3)

宋代的私家園林,因為有一本《洛陽名園記》的記述,所以我們了解比較具體。書中所寫雖隻限於洛陽一地,但它記載的20個園子是比較清楚的。其中,有的以花木為主題,可稱為花園;有的池亭台榭掩映在竹樹之間,專供遊賞;有的緊靠住宅,可稱為宅園。這本書的作者是北宋人李格非,他為這本書寫的跋語,是一篇著名的文章,題為《書洛陽名園記後》,文中回顧了唐代洛陽繁盛的園林毀於五代時戰爭動亂的情景,並從中得出結論:天下的治亂,洛陽的盛衰是標誌;洛陽的盛衰,園圃的興廢是標誌。以此來警策那些追求享樂、忘記天下治亂的身為公卿大夫的園主們。

作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風景園林杭州西湖,已被古代詩人們一再詠唱,稱讚得無以複加了。五代、南宋都曾在杭州建都,並在這裏興造園林、寺廟、佛塔,確把西湖周圍裝點得十分嫵媚。加上這裏的一景一物都有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或和曆史人物有關係,便更加令人神往。西湖上有許多有名的墳墓,其中首推嶽墳,其次還有妓女蘇小小墓、高士林和靖墓、英雄武鬆墓、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墓。西湖中的兩條長堤,其中白堤是為紀念做過杭州刺史的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政績,由原名白沙堤改稱的;蘇堤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調集民工構築的。清代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的淤泥,堆成了湖心小島,被稱做阮公墩。西湖經過曆代經營,已成為自然湖山中造景的模式。乾隆在北京西郊興造清漪園時,昆明湖就是完全模仿西湖挖成的,包括分布在西湖岸邊的廟宇和橋堤。長期以來,人們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稱讚江浙一帶的這兩個有代表性的城市蘇州和杭州。除了它們的殷實富足以外,風景園林的優美,當是主要的因素。蘇州已經成為中國古代私家園林集中、享譽中外的園林之城。蘇州園林也成為古代私家園林保存最多、規模最大、品類最全、藝術價值最高的代表。

隋唐時期,私家園林和風景園林都有了發展。山莊形式的私園,仍然不斷出現在自然山水之間。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著名的畫家、詩人王維的輞〔wǎng網〕川別墅,就是景點眾多、花木繁盛並可以經營的莊園。這座位於長安郊外的輞川別墅,其前身是另一位大詩人宋之問的蘭田山莊,經過兩位詩人的營構,再加上他們以這裏景物為題材而詠唱的詩篇,不但聲名遠播,而且和眾多的自然山水園一起成為當時和後世造園的向往模式。它對於那些沒有自然山水可以憑借而必須平地構造園中人工山水的林園也提供了一個模寫的對象,於是唐宋便興起了寫意山水園。

模寫自然山水的私家園林的出現,與魏晉南北朝時中國繪畫中的山水畫、文學中的山水詩的興起與發展是分不開的。在這個時期,豪門望族和地主的造園活動,又和他們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的莊園風貌相結合。從當時“別業”、“別墅”、“山居”等等名稱中,可以推想這時私家園林的內容和形式。有關園內景色的記載也大都是山林野趣、田舍風情。如西晉大臣石崇的著名金穀園,就是:“去城十裏,忽高忽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金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碓、漁池、土窟。”這座稱為“別廬”的園中,宅舍臨清流而建,各種樹木多至萬株,“有觀閣池沼,多養魚鳥”,恰似一幅田園風景畫。

元代的私家園林,因為有蘇州獅子林遺存著一角殘山,尚能窺見到當時疊山技藝的一斑。獅子林由於元代幾位著名山水畫大家的參與設計興造,影響很大。元代的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特別是山水畫,筆墨技法已經達到最成熟的階段,在當時繪畫成就影響下的園林,更趨於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