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爭當百年內可能出現的大文學家(1 / 3)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德高望重的中年專家提出的這七個條件看起來平常,可細細一回憶、一分析,在我們這個民族中間,從古到今,符合這七個條件的,竟然找不出一個人。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專家還一再放寬了條件,隻要求四五門外語,不要地方語,隻要求懂得哲學和數理化,並不苛求大家精通這幾門功課,分數也隻要上高考線就成了。這都是從現實出發作出的合乎情理的規定。從專家的規定聯係到我們的實際情況,得出頹廢的結論是必然的了,除非出現奇跡,而奇跡也是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民族文化,倘若從未產生過大文學家和大思想家,要想發揚光大恐怕是不容易的。這樣,擺在我們青年文學家麵前的當務之急,便是進行一次殊死的突破了。既然希望還在,就絕不能放棄努力。目標是很明顯的:搞主題宏大的史詩,將深奧的哲理和切身的體會貫穿於其中,以振聾發聵、催人淚下,使人進入長時期的深刻反思為手段,達到教育人、淨化人的心靈的目的。誰符合了以上七個條件,又搞出了這種偉大的史詩,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文學家。隻要百年內果然出了一個這樣的人物,我們這個民族也就好辦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將發揚光大、永垂不朽。

中年專家的調子雖然低沉了一點,但還是給了我們大家一線希望。隻要我們一鼓作氣,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昏天黑地地學習,昏天黑地地寫作,生活經曆不夠的人趕緊下決心跑到少數民族地區呆幾年,我們這些人當中,包括我本人,總會有一個攀上那燦爛的寶座,其餘攀不上的人也分享了奮鬥的樂趣。用心良苦的專家還照顧到我們的具體國情,在各方麵都作出了適當的通融,可見他本人實在是時代的精英,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要是來了一個守舊的頑固派,非得要求我們出國去精通每一種地方語和土語,哲學與數理化也非得打滿分,住茅棚子還不行,要住到山上的崖洞裏去,那就是明擺著的坑人,誰也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世事變化無常。就在本人與大家一道,學得個昏天黑地,寫得個昏天黑地,並暗暗地抱著一線希望的時候,如晴天一聲霹靂,又有另一位不太老的專家將一種最新的論點在報紙上發表出來了,他的論點的核心即是說本國在近幾代出不了大文學家,即使勉強出一個的話也隻能是不夠大的,中不溜的,他列舉了從古到今的種種例子說明這個論點,十分冷靜、十分雄辯,結論卻是令人沮喪的。他又說:“我們正經曆著一個新時期,可惜在眾多的新人作品中,至今沒有一部作品在中年專家提出的七條標準上超過先輩的水平,現在的青年文學家,恐怕隻有默默地充當泥土,才能期望數百年後從這土壤中長出茂盛的大樹來。土地一年比一年瘠薄,先前還長過野草,現在隻能長些蘚苔之類了。犧牲自己充當泥土吧,不然滅頂之災就要來啦!”報紙一出來,青年文學家們立刻亂了陣腳,大家不學也不寫了,現在搞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人生是多麼的空虛和煩惱啊!活在這世界上是一件多麼無可奈何的事啊!然而又誰也不願意充當泥土,個個都想長成大樹,至少也要長成灌木。矛盾肯定無法解決,民族文化必定滅亡,本人的野心眼看不能得逞。每日裏與同行們於街上相遇,皆不議論文學之事,顧左右而言他,神思恍惚。偶有少年氣盛者談起創作來,眾人一致鄙薄。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文學正處在一個低穀時代,這是由我們這個不幸的種族所決定的,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德高望重的中年專家提出的這七個條件看起來平常,可細細一回憶、一分析,在我們這個民族中間,從古到今,符合這七個條件的,竟然找不出一個人。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專家還一再放寬了條件,隻要求四五門外語,不要地方語,隻要求懂得哲學和數理化,並不苛求大家精通這幾門功課,分數也隻要上高考線就成了。這都是從現實出發作出的合乎情理的規定。從專家的規定聯係到我們的實際情況,得出頹廢的結論是必然的了,除非出現奇跡,而奇跡也是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民族文化,倘若從未產生過大文學家和大思想家,要想發揚光大恐怕是不容易的。這樣,擺在我們青年文學家麵前的當務之急,便是進行一次殊死的突破了。既然希望還在,就絕不能放棄努力。目標是很明顯的:搞主題宏大的史詩,將深奧的哲理和切身的體會貫穿於其中,以振聾發聵、催人淚下,使人進入長時期的深刻反思為手段,達到教育人、淨化人的心靈的目的。誰符合了以上七個條件,又搞出了這種偉大的史詩,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文學家。隻要百年內果然出了一個這樣的人物,我們這個民族也就好辦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將發揚光大、永垂不朽。

中年專家的調子雖然低沉了一點,但還是給了我們大家一線希望。隻要我們一鼓作氣,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昏天黑地地學習,昏天黑地地寫作,生活經曆不夠的人趕緊下決心跑到少數民族地區呆幾年,我們這些人當中,包括我本人,總會有一個攀上那燦爛的寶座,其餘攀不上的人也分享了奮鬥的樂趣。用心良苦的專家還照顧到我們的具體國情,在各方麵都作出了適當的通融,可見他本人實在是時代的精英,新思潮的代表人物。要是來了一個守舊的頑固派,非得要求我們出國去精通每一種地方語和土語,哲學與數理化也非得打滿分,住茅棚子還不行,要住到山上的崖洞裏去,那就是明擺著的坑人,誰也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世事變化無常。就在本人與大家一道,學得個昏天黑地,寫得個昏天黑地,並暗暗地抱著一線希望的時候,如晴天一聲霹靂,又有另一位不太老的專家將一種最新的論點在報紙上發表出來了,他的論點的核心即是說本國在近幾代出不了大文學家,即使勉強出一個的話也隻能是不夠大的,中不溜的,他列舉了從古到今的種種例子說明這個論點,十分冷靜、十分雄辯,結論卻是令人沮喪的。他又說:“我們正經曆著一個新時期,可惜在眾多的新人作品中,至今沒有一部作品在中年專家提出的七條標準上超過先輩的水平,現在的青年文學家,恐怕隻有默默地充當泥土,才能期望數百年後從這土壤中長出茂盛的大樹來。土地一年比一年瘠薄,先前還長過野草,現在隻能長些蘚苔之類了。犧牲自己充當泥土吧,不然滅頂之災就要來啦!”報紙一出來,青年文學家們立刻亂了陣腳,大家不學也不寫了,現在搞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呢?人生是多麼的空虛和煩惱啊!活在這世界上是一件多麼無可奈何的事啊!然而又誰也不願意充當泥土,個個都想長成大樹,至少也要長成灌木。矛盾肯定無法解決,民族文化必定滅亡,本人的野心眼看不能得逞。每日裏與同行們於街上相遇,皆不議論文學之事,顧左右而言他,神思恍惚。偶有少年氣盛者談起創作來,眾人一致鄙薄。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文學正處在一個低穀時代,這是由我們這個不幸的種族所決定的,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昏頭昏腦地過了些日子,忽然有一天,同行們的觀點全都改變了。他們覺得還是這位不太老的專家的論點好,並且高級。自己當不到大文學家不要緊,萬一被別人當了去,尤其是不夠格的人當了去,那可怎麼向人民大眾作交待呀?大家都是在一個地方土生土長,平起平坐,現在忽然鑽出一個家夥,一下子就冒起尖來,誰受得了這個打擊呢?他要冒了尖,我們還算什麼東西?他果然冒了尖,會將我們置於何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