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形意拳(1 / 2)

形意拳兼有內家拳和外家拳的特點,既講究剛柔相濟,虛實變化,又有直取快攻、先發製人的淩厲,正如拳諺中說的“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

形意拳是一種模仿動物形象的拳術。這種拳不僅要求在外表上惟妙惟肖地模仿動物活動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要求模仿動物動作的內意,即模仿動物的內心世界。外形與內意結合,通過練形進而練意,因此叫形意拳(圖5)。

在心意拳後來的傳人中,河北深縣的李飛羽(約公元1808—1890年)做出了重要貢獻。李飛羽也叫李洛能,從小就是一個武術迷,但是他練習的不過隻是一些徒有花架子的套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因此,十分想學真正的武功。後來,他聽說山西祁縣小韓村戴家有祖傳的心意拳,人才輩出,特別是已經年近古稀的戴文雄拳術更是精妙,曾被一些商號以重金聘為鏢師(高級保鏢),在北京、張家口、包頭一帶不知打倒了多少江湖英雄、綠林好漢,就下定決心要學心意拳。可是,要學拳談何容易。古代的武術家們一般不隨便給別人傳授技藝,特別是自己的絕招更是要保密,輕易不肯示人。心意拳是一種戰鬥力很強的拳術,自然更不能輕易讓別人學走了。據說,姬龍峰創編了心意拳後,怕別人偷拳,家裏一般不雇長工,隻雇短工。這樣,幾天一換,難以窺視拳法的奧妙。而戴家也有不傳拳給外姓人的家規,心意拳大師戴龍邦就隻傳藝給他的兒子戴文亮、侄子戴文英和戴文雄。為了學拳,李飛羽裝扮成一個種菜的到了小韓村,千方百計,托人說情。最後,到底是老天不負有心人,感動了戴文雄,破了戴氏心意拳不傳外姓人的規矩,在1845年收了李飛羽做徒弟。李飛羽高興極了。人們常說“三十不學藝”,而李飛羽拜師時已經37歲,顯然早已錯過了學藝的最好時期。但是他學習得異常刻苦,整整苦練了10年,練出一身過硬功夫。有一次,與李飛羽要好的一個朋友來拜訪,這位朋友力氣大,有極好的武功。兩人高高興興地在一起閑談。來人想開個玩笑,也想乘機試試李飛羽的功力到底如何,就乘李不注意,一把從背後抓住李飛羽,一運氣想把他舉起來。沒想到,李飛羽穩如泰山,絲毫沒有動,而他自己的身體卻騰空而起(《車君毅齋紀念碑文》)。後來,李飛羽認真地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結合自己多年練拳的切身體會,提出了新的見解,把“心意拳”改名為“形意拳”。從這以後,一種以心意拳為基礎,又不同於心意拳的形意拳的技術和理論體係就逐漸出現了。

最初,心意拳的內容比較簡單。基本拳法有以剛勁為主的前六勢和以柔勁為主的後六勢。動作姿勢的基本要領為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抱頭、雷聲。自姬龍峰後,心意拳流傳開來,經過南山鄭氏、曹繼武、馬學禮、李失名、戴龍邦等的發展,在山西、河南等地影響越來越大。

注釋:

姬龍峰,又稱姬際可,是山西蒲州(現山西永濟縣)人。精通武藝,特別是他的槍術非常高明。據說姬龍峰喜歡騎馬在村中的小路上疾馳,用大槍點刺屋簷下的椽木。每間屋子有10根椽木,無一漏過,這就是他的拿手好戲“飛馬點椽子”,可見他槍法的快速與準確。因此,人們送給他一個“神槍”的綽號。姬龍峰雖然有這樣高超的槍法,很難遇到敵手,但仍然有一個顧慮。他感到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天下大亂的世道,自然可以隨身帶著槍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但是在太平之世,要是總扛著一杆長槍或者別的什麼兵器出出進進,不但自己感到可笑,人們也會奇怪。但是不帶兵器,萬一遇到不測,用什麼來自衛防身呢?想來想去,決定將自己精通的六合槍改為六合拳。形意拳最初的形態“心意六合拳”就是這樣產生的。由於心意拳是由槍術改成的,所以技法上仍留有槍術的一些特點。

形意拳曆代傳人中都有許多名震武林的高手,如河北的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對形意拳的拳理、勁力、呼吸和功法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形意拳的發展和推廣起了重要作用。郭雲深個頭不高,身體非常強壯,從小喜愛武術,後來拜李飛羽為師,苦練了12年形意拳,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崩拳尤其精妙,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赫赫名聲。他的內功極好,《拳意述真》形容他“形式神氣沉重如泰山,而身體動作輕靈如飛鳥”。有一次,他讓五名壯漢用木棍頂住自己的肚子,然後,突然運氣鼓腹,這五個大漢一下子摔出一丈開外。

形意拳還有模仿龍、虎、猴、馬、鼉〔tuo駝〕、雞、鷂、燕、蛇、鴿、鷹、熊等12種動物的“十二形拳”。十二形拳活潑、有趣、生動、實用,具有鮮明的攻防意義。每一形都有自己的含義,如龍形練身法矯健;虎形練攻擊的勇猛;猴形練身體的伸縮、跳躍;馬形練腳下的迅疾等等。

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是劈、崩、鑽、炮、橫拳,稱為“五行拳”。由於其他各勢拳法多是由這五拳變化而來,因此,五行拳又叫做“形意母拳”。五行拳的名字是根據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五行學說起的。五行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元素有互相促進的關係,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叫作五行相生;也有互相製約的關係,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叫五行相克。形意拳的理論就是用這種五行相生相克的關係,來說明五拳之間的互相轉化和互相製約:劈拳似斧屬於金,崩拳似箭屬於木,鑽拳似電屬於水,炮拳似炮屬於火,橫拳似彈屬於土。於是,劈拳變鑽拳,鑽拳變崩拳就比較順,因為“金生水”,“水生木”;同樣,用劈拳破崩拳,橫拳破鑽拳較為宜,因為“金克木”,“土克水”。這種五行學說也把五行拳與健身具體地聯係起來,例如,按照五行的觀點來解釋人的內髒器官,那麼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於是,練劈拳可以養肺,練崩拳可以舒肝,練鑽拳可以補腎,練炮拳可以保心,練橫拳可以利脾。五行拳的演練路線以直進為主,步法穩紮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