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少林武術(2 / 3)

據說在元朝,山西太原有一個酷愛武術的武林高手,名叫白玉峰。他個頭不高,但身手矯健,精通武藝和氣功,尤其是他的劍術相當精妙。白玉峰為人豪爽,喜歡交友。凡是路過太原的武林好漢,白玉峰一知道,就非要請到家中,熱情款待,切磋武技。白家雖然很富,但由於他一門心思都在武術上,不理家務,坐吃山空,家業就敗了下來。他幹脆離家出走,雲遊四方,以傳授武藝為生。後來白玉峰與另一個武林高手李叟接受了少林寺覺遠和尚的邀請到了少林寺。在少林寺,白玉峰將少林武術與自己的技藝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把少林舊有的羅漢18手增加到170多手。他認為練武有五個因素最為重要,這就是精、力、氣、骨、神。這五大因素相輔相成,於是編出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李叟也把擒拿、棍法的絕技結合在少林棍法中,並傳授了大、小洪拳,對少林武術做出重要貢獻。少林名聲大振。由於覺遠和尚通過訪名師,成就了少林派武術的神妙絕技,後人尊他為少林拳法的“中興之祖”。後來,白玉峰也削發為僧,號為“秋月禪師”;李叟在少林傳藝十幾年後離去。雖然這個廣泛流傳的故事的真實性還值得探討,因為元朝嚴禁民間習武,大概少林寺也不能例外,但是它反映了少林武術不斷地從民間吸取營養的事實。還有不少民間武術家為了避禍,削發為僧,利用佛門保護自己,把自己的技藝帶到少林寺。

顯然,這樣一個宏大的武術體係,不是哪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創造出來的。這裏既有少林僧人們的智慧,又有民間武術家們的貢獻。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上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圖3是少林寺白衣殿僧人們練武的清代壁畫。

這個傳說雖然有神話的誇張成分,但是至少可以說明,少林寺在一開始並不像其他一些寺廟,僧人們枯坐終日,就知道念經,沒有身體鍛煉。這裏從一開始建寺,似乎就有一些習武的傾向。後人把少林武術歸功於達摩,不過是為了想借重達摩的名氣提高少林武術的地位罷了。其實,少林武術不是靠附會達摩吹出來的,而是靠紮紮實實的過硬本領才名揚四海的。

的確,在明代不僅少林寺裏的武僧們一個個技藝高超,就是寺裏的一些勤雜工,長期生活在這樣一種尚武習武的環境裏,耳濡目染,也不是等閑之輩。有個叫邊澄的寧波小夥子,力氣很大,能夠用肩膀頂住下山的車子。他聽說少林寺的武功天下有名,就去少林寺當了一名燒火工。僧人們習武時,邊澄常在一旁認真觀察,用心琢磨。這樣過了三年,少林寺的住持感到他勞苦了多年,準備教他幾手,不料,邊澄回答道,我已粗知一二。一試,果然身手不凡。後來,邊澄離寺漫遊各地,居然沒有碰到敵手。一天,邊澄到了姚江(今浙江餘姚縣),在酒館裏與當地的一個豪門子弟發生衝突。這個豪門子弟與邊澄角力,被擊敗,於是惱羞成怒,糾集100多人,拿著長矛,圍攻邊澄。有少林武功在身的邊澄,泰然自若,在矛尖就要紮到自己身上的刹那間,忽然用佩巾纏住一支長矛,縱身一躍,便出重圍。眾人大吃一驚,扔下長矛,倒身便拜。後來,在明武宗年間(公元1506—1521年),日本人假借進貢窺伺邊防,其中一些人精於槍術,聽說邊澄的武藝高強,就提出要與邊澄較量較量。於是十幾個人對邊澄一人,日本人拿著槍直逼過來,隻見邊澄用大扒一揮,日本人的槍紛紛落地(《寧波府誌》)。

因少林僧參加過反清複明的活動,在清代康熙年間,少林寺曾遭到焚毀。在少林曾遭受的三次火災中,這一次最為嚴重,使少林武術的發展遭受了一次很大的挫折。不過,由於僧人們飄落四方,也使少林武術在更大的範圍傳播開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政府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下令禁止民間習武。命令地方官逮捕法辦傳授和學習拳棒武藝的人。這種高壓政策使少林武術的發展受到限製。但是少林僧人和附近的民眾並未因此停止練武,隻不過是采用更為隱蔽的方式,如采用遠離山門、夜間練習等辦法暗中練武,將少林武術一直延續了下來。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廷的一個大官麟慶在巡視途中住進了少林寺,提出要看一看有名的少林拳術,僧人裝作聽不懂。為了讓僧人放心,麟慶說:“我早已聽說少林僧練武是為了保護名山,你們就不必對我打埋伏了。”方丈見他確實沒有惡意,就派出幾個武僧在緊那羅殿前演練一番。麟慶看後讚不絕口(麟慶《鴻雪因緣圖記》)。

這些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達摩創拳的故事還缺乏足夠的證據,主要是後人編出來的。宋朝的道原在達摩死後500年,寫了《景德傳燈錄》,在書中首次提出達摩在少林寺“麵壁九年,坐逝而化”的說法,於是,達摩被奉為少林寺的初祖。又過了幾百年,到了明朝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一個號稱“天台紫凝道人”的人,假托達摩,寫了一部與健身有關的《易筋經》,又提出達摩創拳的說法。書中有一篇托名唐朝開國功臣李靖寫的序文,這篇序文在道原的《景德傳燈錄》的基礎上,又講述了《易筋經》神奇的來曆:達摩麵壁處的石碑基座經過風吹雨淋,有所損壞。少林寺裏的僧人在重新修整時發現一個用膠漆密封的石盒,試了各種方法都打不開,後來用熔化的蠟澆注才得以開啟。發現盒中有兩部書,一部是《洗髓經》,另一部就是《易筋經》。從這以後,又有一些書以訛傳訛,進一步發揮,使達摩創拳的說法更加活靈活現,達摩創十八羅漢手的說法就是這樣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