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蚩尤是九黎族的戰神。九即多數,黎即黎民百姓。蚩尤實際跟黃帝一樣,也是許多部落聯盟的首領。傳說他有72兄弟或81兄弟,意思是有這麼多的氏族部落和他結成聯盟,勢力很大。他的兄弟都是銅頭、鐵額,吃沙子和石頭。蚩尤自己有八條胳臂八條腿,幾個腦袋。他是兵器的製造者,用銅製武器,用皮革縫製戰衣。他通曉天道,曾作戰72次。他在九黎族的心目中,善於辨別奸邪和神靈,一切害人的魔怪都不敢抵擋他。傳說他所領導的九黎族常擾亂天下。蚩尤在打黃帝之前,曾在涿鹿之野跟炎帝族的後裔榆罔氏族打過一仗,將對方趕跑了。傳說他在此跟炎帝作過戰,實際是跟炎帝族的後裔榆罔。因蚩尤好戰善戰,許多地方都受到戰害,被蚩尤打敗的部落便去找黃帝求救。黃帝為了平定蚩尤作亂,采礦石,造武器,擺成八種陣勢,帶領熊、羆、貔貅〔pixiu皮休〕、貙、虎等氏族出征。雙方在涿鹿之野擺開了戰場。開始,黃帝打不過蚩尤,九戰九敗。因為蚩尤頭上長著兩隻角,常用角抵人,難以阻擋。蚩尤又作三日大霧,使黃帝的軍士迷惑不清。黃帝乃命風後摹仿北鬥星作指南車,以辨別四方。指南車,又叫司南車,車上有神人,即使車轉,而神人之手卻一直指著南方。黃帝還獲得一種神獸夔,用其皮做成鼓,再用雷獸骨做鼓槌,擊鼓時,聲震500裏。蚩尤興風雨,黃帝則請應龍用水攻,又命幹旱之神女魃〔ba拔〕止雨,才最後取勝。《山海經·大荒北經》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複上,所居不雨。”又有的說蚩尤是黃帝派應龍殺死的。這次戰爭以後,女魃和應龍再也沒有回到天上去。他們永遠留在地上,女魃所居之處缺雨水,應龍所居之處則多雨。
他的出身極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兒附寶所生,嬰兒時便能說話,自幼聰慧過人。傳說他是黃龍體,長了四張麵孔。經常有百神來朝見他,他也派這些神替他作事。天上的雷雨歸他主管,他能使天空發生14種變化,使陰氣和陽氣相互交感,震動為雷,激蕩為電,交和為雨,發怒為風,亂而為霧,凝結為霜,分散為露,聚攏為雲,升騰為虹、霓〔ni泥〕……(見《太平禦覽》卷六引《天文錄》)。由此可知,黃帝作為神話形象,奇異荒誕。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領,這都是曆來神話創作者的誇張。所謂黃帝四麵,無非是表示他對四麵八方的動態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戰必勝的可能。在古史傳說的五帝之中,黃帝能獨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戰功。常為人傳頌的有以下幾次。
對於黃帝的出身有不同的傳說,黃帝與炎帝的關係也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說他們是兄弟關係,都是少典氏的妻子所生。《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與薑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他們雖同母生,卻成長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德性,姓氏各不相同,由此而經常發生戰爭。據說炎帝縱火成災,企圖侵犯各諸侯,黃帝讓熊氏族、羆氏族、狼氏族、豹氏族、貙〔chu初〕氏族、虎氏族等為前鋒,又命鵰氏族、鶡〔he何〕氏族、鷹氏族、鳶〔yuan冤〕氏族打起他們的旗幟,在阪泉的原野上打了三次大仗,才戰勝了炎帝,將其擒獲。
圖12蚩尤伐黃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