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英雄(CultureHero)在人類學上被認為。在神話學上被認為是在古代文明創建的過程中有傑出貢獻者,即神話傳說中的發明創造者。他們集中體現了上古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推動了人類文化的進程,代表人類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大家紀念和歌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著名的文化英雄,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類似的英雄也不少,他們的事跡,很值得中華兒女傳頌,並發揚光大。這一類神話傳說,在原始社會的每個階段都能產生,從中可以了解人類文化的進程。
傈僳族有的氏族對花茲瑪篤信無疑,認為她神通廣大,來無影,去無蹤,掌握山林及各種動物。隻有得到花茲瑪的準許,狩獵才會有收獲,如觸犯了她,即使不被野獸咬死,也有可能暴屍山林。
根據的記載,舜是住在深山野林之中的。《海內北經》說舜住的台子有兩座,都是四四方方的,在昆侖山的東北。《大荒南經》則說,舜洗澡的地方是一個四方的深水潭,四角通向別的河流,北有黑水與少淵,南是荒野和從淵。其它古書文獻中說到,舜常在雷澤捕魚,進入高山野林狩獵,即使遇到迅雷暴雨,都不能使他迷路。他耕種的地方叫曆山。死後,葬在蒼梧山,其墓地周圍有各種野禽和野獸,大家還經常來耕耘舜墳墓周圍的田地。舜是服象的人。這都透露了舜最初是獵人的身份。所以有說舜在高山深林之中,即使碰到大風大雨,也不會迷路。(《尚書·舜典》)後世稱管理山林的官職稱“虞”,可能與此有關。
花茲瑪死後,他的丈夫與兒子阿咕咕搭了兩間竹草房定居下來,燒了幾片火山地,種上蕎麥和麻。不久這個山頭又來了不少人,他們都是從頭人手下逃出的。於是,阿咕咕父子便成立了一個鳥氏族,奉花茲瑪為女祖先,給她雕了像,當作神物,代代相傳。祭花茲瑪的習俗由鳥氏族傳到了其他各氏族。他們每逢進行氏族戰爭的時候,或者集體狩獵的時候,便把刻有女獵神像的木板抬出來,擺上鳥蛋、酒和糯米粑粑宣誓。一麵呼喚她的名字,一麵用低沉的調子唱著”(狩獵的鬼靈)祭歌:
這大概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抱樸子·對俗篇》說:“太昊〔hao浩〕師蜘蛛而結網。”後來,太昊與伏羲合為一體,有時合稱為太昊伏羲,死於東方,被東方人所祭祀,是東方的天帝。因為此神居於東方,掌管著春天和生命。東方臨海近水,伏羲學蜘蛛結網製作了打魚捕獸的網罟〔gu古〕。此神與女媧有婚配關係,本來就是人類的始祖。始祖同時兼漁獵之神,具有多重功能,神話中屬於常見現象。在現存的資料裏,此神的資格很古老。
啊!我們正在把你呼喚,花茲瑪嗬!我們正在對你祭奉,擺下玉米煮的米酒,斟滿小米釀製的佳醇,請你享用!招你降臨!擺上的是新鮮雞蛋,獻上的是糯米甜品,萬籟消失了聲音,請伴隨夜露來臨,樅樹已經葉落紛紛,請踏著落葉降臨……賜予香獐的肚臍吧!賞予公熊的苦膽吧!香獐肚臍醫治蛇咬,公熊苦膽為垂死者招魂。賞予山雞吧,勿令它飛奔。賜予岩羊吧!最好是成群。我們就在岩縫中等待,獵者就在叢林邊藏身,驅它自己出現,莫等追逐,趕它躍出叢莽,勿令追尋……祭禮你!求你庇佑,請賞肉食與後輩子孫。
注釋:
舜是人名,也是氏族名,屬於東夷係,崇拜虎圖騰。東夷與炎、黃融合,一部分進入黃河流域,一部分乃在曆山從事農業。上古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曾有過象。舜積獵虎之經驗,又獵象馴象,所以還有象為舜種田的傳說。
雲南部分傈僳族信奉的女獵神叫“花茲瑪”,漢譯意是“掌管狩獵的女神”。她用孔雀和山鷲的羽毛裝飾脊背,肚臍下蓋著紅、綠、黃三色的黃鸝和鸚鵡的羽毛,前胸、肚子、雙臂、大腿全部裸露,頭發披散,如烏鴉翅膀,說話卷舌,聲音婉轉得如鳥叫似的,很好聽。她用梭鏢擊猛禽,沒有不中的。她用銳牙撕裂虎皮。取火的方式,是用大石頭往樹膠上猛一砸,發出一聲清脆的爆炸聲,隨著火星四濺,樹膠便燃起了火苗。那時,她所在的氏族每個男人都屬於每個女人,每個女人也都屬於每個男人,誰若對誰偏愛,就要被殺掉,由酋長主持祭祀,然後大家便把被殺的人分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