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為了建功立業,雖然愛上了塗山女,但沒有跟她在一起,而到南方巡視去了。塗山女常命侍女守候在向陽的山坡上,並自歌曰:“我等候著心中的人啊!”這就是南方樂歌的開端。(見《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禹直到30歲,才跟塗山女結婚。《史記·河渠書》說禹治水13年之中,三次走過家門都不進去。相傳有一塊“夫婦石”,就是因為塗山女總見不到禹回家,她久久佇立在那裏而變成的。
禹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到,那裏驚風走雷,石頭會號叫,樹木會嗚鳴,地上的惡神充塞在河川,天上的惡神揮舞著兵器,水利工程不能進行。禹大怒,召集百神,授命夔〔kui奎〕,命其清掃妖孽。桐柏山及附近諸山的神們恐怕禍及自己,都請求饒命。禹把他們之中的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犁婁氏囚禁起來,從他們那裏知道是淮水和渦水的水神名叫無支祁的在作怪。此神善於應對談話,能辨別江淮之水的深淺,以及平原、低濕的遠近。無支祁的樣子像猿猴,高額扁鼻,白首青軀,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100尺長,力量超過九條大象,不停地跳躍、搏擊、飛奔,一會兒也不安靜,無論聽什麼看什麼都不能持久。禹把它交給童律,童律管不了;把他交給烏木由,也管不了;交給庚辰,庚辰才把它管住了。但那些數以千計的妖物,如鴟〔chi吃〕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立即奔走呼號,把禹及其他人團團圍住庚辰揮舞大戟把他們趕走了。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脖頸,鼻子上掛上一個金鈴,壓在淮陰龜山的腳下。淮水才能永遠平安地流入海裏。
鯀妻是何神,未見記載,但鯀卻生了禹,原來還是一位享有生育大權的男神。禹為父生,便不可能如正常所見的孕育生產,而是說鯀死以後,屍體三年不腐爛,從他肚子裏剖出了禹。
禹是傳說中的曆史人物,有若幹神話色彩,但並不濃厚。禹出生於西羌,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精的幫助。有的說,禹為了治水,正在河邊觀察,忽然看見一位人麵魚身、皮膚白皙〔xi析〕的人從水中出來,自稱是河精,授予禹一張治水的地圖,又回到水中去了。(見《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又有的說,禹打開了龍關之山的龍門,走到一處深數十裏的岩洞中,非常幽暗,無法再前進。禹便舉著火把向前,碰見一頭豬,銜著夜明珠,放出的光好似蠟燭,又有一條黑色的狗,朝前麵吠叫。禹在裏邊迷失了一晝夜。天色漸明,見豬、犬都變人形,穿黑衣。另外還有一神,蛇身人麵,即伏羲,賜給他一張八卦圖,還贈給他玉簡,可用於量度大地。(見《拾遺記》)
禹的重要經驗是沒有采用鯀的湮塞法堵水,而是疏導之。“禹乃決江疏河,通之四瀆〔du毒〕,致之於海,大小相引,高下相授,百川順流,各歸其所。”(《新語·道基》)大家才能離開高山,在平原上居住。
這雖然是後人根據神話傳說的再創作,仍然反映了禹當時治水有多麼困難,首先要克服自然界的種種阻力。
水患對人的危害已久,這方麵洪水神話傳說已透露。一場水患,往往有滅族的可能。洪水是產生治水之神的社會基礎。治水英雄主要出現在農業社會。傳說女媧、共工都跟洪水作過鬥爭,古蜀的杜宇、李冰及其子二郎也是很有名氣的治水英雄。而最負盛名者,乃是鯀〔gun滾〕和禹。
禹死以後,相傳葬在會稽山。他的墳墓所在地,春天常有鳥來除草,秋天常有鳥來啄穢。地方官禁止民眾隨便傷害這種鳥,若不守規定,刑不寬恕。(見《水經注·漸江水》)
傳說鯀是黃帝族的後裔。《山海經·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又有說他是天帝的長子。“昔者伯鯀,帝之元子。”(《墨子·尚賢中》)他創造出農具,馴服了牛,並能駕馭,教會人們播種五穀時要把雜草鏟除幹淨。他為人正直,家住西羌。《世本》說他還建造過城廓。可見他在治水之前已經很有貢獻。
禹總結了鯀治水的經驗和教訓,改填堵為疏導。他在治水過程中,進行了一場又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也必然經曆了無數次驚險。不過上古人善於將自然神靈化,因此,圍繞著禹的治水,便有相應的神話。其中,禹治服大水怪無支祁,可說是禹治水傳說的一段插曲:
禹對曆史還有其他方麵的貢獻,治水隻是他的貢獻之一。而在這方麵,因眾口一詞地歌頌,因此神話傳說較豐富。
這裏,必須作一交待,禹出生的神話不隻一種,鯀屍剖腹出禹隻是其中之一。曆來根據這一則神話,便確認了鯀、禹的父子關係。另外,禹又是鯀未競之業的繼承者。沒有鯀的失敗,也就不會有禹的成功。禹接受天帝的任命,把息壤分散開去,並平定了九州的水患。(見《山海經·海內經》)鯀的壯烈犧牲,可與希臘神話盜火之神普羅米修斯媲美。人們懷著尊敬的感激之情追念這位治水的開創英雄。傳說,“海民於羽山之中,修立鯀廟,四時八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拾遺記》卷二)據說,鯀便是羽淵之神,玄魚即他的化身。此後,他便成了河精或河神。鯀的失敗,並非他本人的無能,而反映了堯、鯀時期的科學技術隻達到那種水平。